地名:太和社区 | 隶属:颍南街道 |
行政代码:341282003002 | 代码前6位:341282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8 | 邮政编码:2360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皖K | 行政级别:社区 |
因辖区内的历史地名“太和街”,而得名。意为辖区内有太和街的社区。
太和社区地处市南部,沙颍河以南,地理环境优势为该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班子成员敢闯、敢干、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富有活动、充满朝气的干部队伍。“双培双带在该社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社区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的带动下二、三产业方面,勤劳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大批剩余劳力、下岗职工都找到了发家致富的门路。居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以上。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区一班人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居民住宅规划合理,街巷路面硬化率80%,文化娱乐项目新颖,“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遵纪守法
解放前属临泉县刘兴镇,1958年为卫民大队,属河南公社。
1961年卫民大队分为太和大队、新兴大队、卫东大队。
1979年为太和大队,隶属于环城公社。
1983年为太和村委会,属于环城乡。
2006年为颍南街道太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居委会驻地牛行街2号。
太和社区附近有翰墨文化园、琉璃寺、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界首市博物馆、臧家公馆、于、刘、黄古堆等旅游景点,有界首马铃薯、界首彩陶、沙河特曲、吕长明牛肉、颍南马铃薯、陶庙山羊等特产,有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界首书会、界首渔鼓、界首苗湖庙会、界首扁担戏、大黄庙会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