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蒲西村 | 隶属:弋江镇 |
行政代码:340223102212 | 代码前6位:340223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3 | 邮政编码:241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皖B | 行政级别:村 |
因其位于古驿道蒲桥铺以西,故而得名。
蒲西村位于弋江镇西部,北接籍山镇三连村,西接籍山镇长塘村,东与塘南村、钟塘村毗邻,南靠籍山镇尹塘村,318国道横穿境内,全村耕地面积4534亩,人口4580余人。总户数1400户,下辖36个自然村。设1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党员122人,流动党员15人。
该村是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有年销售数达100万元的苗圃、花卉基地及20万元的蘑菇大棚、20万元的蔬菜大棚、100万元的养殖基地,工业基础以大米加工为主,有两家年销售额近500万元的大米加工厂,销售全国各地,以及年营业额达200万元的加油站。近年来,共投资180万元进行了水泥路建设。
蒲西村与铁拐村、竟河村、紫溪村、姚义村、新陶村、塘南村、合义村、柿坝村、上洲村、五一村、奚滩村、钟塘村、四连村、凤洲村相邻。
古为驿路所经,宋置蒲桥铺。
清属梅根乡,1910年属上东乡。
1939年置弋蒲乡,属弋江区。
解放初,沿用乡名,建蒲桥、杨林、柳和、方溪、塘南行政村,属弋江区。
1950年2月废乡,改建蒲桥、陶塘、柿杨、河坝、塘南、都塘行政村,属第六区。
1952年设蒲桥、柿坝、新陶、钟塘4乡,属弋江区。
1956年1月合并为蒲桥乡。
1958年10月属弋江公社。
1961年6月境界大为缩小,仍名弋江公社,属弋江区。
1982年1
蒲西村附近有大浦乡村世界、丫山花海石林、小格里森林公园、乌霞洞、牯牛山城址、奎湖等旅游景点,有南陵圩猪、南陵大米、丫山丹皮、奎湖鳙鱼、南陵紫云英弋江籽、奎湖漂鱼等特产,有南陵目连戏、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十兽灯、送春、丫山藕糖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