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圩村 | 隶属:迎河镇 |
行政代码:340422105211 | 代码前6位:340422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4 | 邮政编码:237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皖D | 行政级别:村 |
因境内有村庄常家圩,此村常姓居民居多,且四周有圩沟,故得名常圩村村民委员会。
原常圩村与原柴庄村合并为常圩村。常圩村设立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养殖党支部32人、第-支部25人、第二党支部23人、第三党支部27人。党员总数为107人。
原常圩村 境内因有常家圩子而得名。全村22个村民组,664户,2616人。该村西边与镇区接壤,南邻柴庄村,东接连塘村,北与赵庙村接壤。耕地面积2890亩,属旱涝保收。该村因靠迎河集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街经商从事建筑业等行业人数很多,经济收入较高,全村大多数户子都住上了两层楼式砖混结构房屋。
原柴庄村 全村15个村民组,349户,1640人。该村南与塘沿村接壤,北与常圩村为邻,东接余楼村,西连迎河航道,水利条件较好,多
2024年2月,常圩村被确定为第七届淮南市文明村。
2024年5月,常圩村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森林村庄。
1958年成立迎河公社,土楼大队、柴庄大队属之;1981年土楼大队更名为常圩大队;1983年体制改革,为常圩村、柴庄村,属迎河乡;1992年随迎河乡并入迎河镇;2007年常圩村、柴庄村合并为常圩村,属迎河镇至今。
常圩村附近有寿县孔庙、寿县报恩寺、孙叔敖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有八公山豆腐、寿县“大救驾”、廷龙瓜子、安农水蜜桃、寿州香草、寿县草莓等特产,有肘阁抬阁(淮南市寿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六安市寿县)、肘歌抬歌(淮南市寿县)、寿州锣鼓、大救驾制作工艺、寿州大鼓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