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瓦杨村 | 隶属:史院乡 |
行政代码:340403201202 | 代码前6位:340403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4 | 邮政编码:232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皖D | 行政级别:村 |
因2002年瓦房村与杨塘村合并,取村庄首字,又因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
瓦杨村位于史院乡东南3公里处,由原来的瓦房村和杨塘村合并而得名,距乡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53亩,辖12个自然村庄,25个村民组,820户,3107人,其中五保户91人,低收入户152人。全村共有劳动力1187人,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06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总收入1500万元,人均纯收入3124元。
我村地处瓦埠湖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合理,生产基础设施比较完善。2006年被列为淮南市新农村建设“1860”工程示范村之一。在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比中位列全区第一。
瓦杨村现有党员49
2024年3月,瓦杨村被命名为第六届安徽省文明村镇。
2024年1月,瓦杨村被认定为2024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原为瓦房大队、杨塘大队,属史院公社;1983年体制改革,瓦房村、杨塘村属史院乡;2002年行政村整改合并,瓦房与杨塘合并为瓦杨村,隶属于史院乡至今。
瓦杨村附近有淮南市档案陈列馆、舜耕镇风光、田家庵发电厂等旅游景点,有八公山豆腐、淮南香草、曹庵草莓、淮南柴胡、老鸭汤、火腿炖甲鱼等特产,有淮南火烙画、藤牌对马、凤台花鼓灯、火老虎、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八公山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