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五渡村 | 隶属:北岸镇 |
行政代码:341021102203 | 代码前6位:341021 |
行政区域:安徽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59 | 邮政编码:2427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皖J | 行政级别:村 |
境内有自然村五渡,原先有渡口,后建桥,渡废,得名无渡,后演变为五渡,故得名五渡村村民委员会。
五渡村位于北岸镇东南部,大深线穿腹而过,交通便利。由原五渡、大岭二个村规模调整合并后的五渡村,全村分为三个自然村,辖4个村民组,共有441户,1296人,全村劳动力有929人,其中女劳动力有590人,外出务工劳力达458人。该村方圆5.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522亩,旱地740亩,油料种植面积403亩,产量37吨,粮食播种面积842亩,产量299吨,茶园522亩,茶叶产量19吨,产值达304万元,桑园面积140亩,年产茧量10吨,产值达24万元,今年春茧产量达5吨,收入21万元,该村林地面积5880亩,森林覆盖率达68%,公益林面积3671亩,茶叶、劳务收入是村民的主要来源, 2010年全村
2024年7月,黄山市农业农村局认定五渡村为2024年黄山市“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乡镇),主打主品:茶叶。
2024年6月,五渡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民国前,属孝女乡,三十一都。
民国时期,属民德乡。
解放初,仍之。
1952年置北岸乡,五渡、大岭村属之。
1961年成立北岸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仍属之。
1992年,白杨乡、北岸乡合并置北岸镇,五渡、大岭村属之。
2008年,大岭村并入五渡村,隶属不变。
五渡村附近有棠樾石牌坊群、徽州古城、雄村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鲍家花园、搁船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黄山毛峰、三潭枇杷、三口柑桔、歙砚、问政山笋、大方茶等特产,有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中医诊法(张一帖内科疗法)、西园喉科、徽派版画、新安医学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