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设木洞镇。
民国元年(1912年)初,名木洞场,为乡级政区建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称木洞里。
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复设木洞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为木洞联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复为木洞镇;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木洞镇因其为民主革命先驱杨沧白故乡,易名沧白镇。
1949年后,沧白镇改称木洞镇。
1952年11月,划木洞镇、栋青乡部分建水口乡;同年12月,划木洞镇部分建长坪乡、豚溪乡、仰山乡。
1954年4月,仰山乡并入木洞镇。
1956年1月,水口、长坪、豚溪乡合并建木洞乡;同年11月,恢复水口乡。
1958年9月,木洞镇、木洞乡、水口乡合并建木洞公社。
1959年5月,恢复木洞镇,撤木洞公社分设木洞、水口、长坪管理区。
1960年12月,改木洞管理区称木洞公社。
1966年,木洞镇更名上游镇。
1967年,上游镇复名木洞镇。
1982年,撤木洞公社改为木洞乡。
1993年12月,木洞乡、长坪乡并入木洞镇。
木洞山歌系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木洞山歌的主体是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