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

地名:跳磴镇隶属大渡口区
行政代码:500104103代码前6位:500104
行政区域:重庆市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0000
车牌代码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49.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8万人
人口密度:约566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社区、1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跳磴镇因辖区村民跳石磴子过河而得名。

基本介绍:

跳磴镇位于重庆城西郊,中梁山脉末端,伏牛溪至猫儿峡长江北岸,江岸线长达20公里,周边与大渡口区八桥镇、建胜镇、九龙坡区华岩镇,铜贯镇,陶家镇,石板镇接壤,与巴南区渔洞镇,江津市珞璜镇,重庆华能珞璜电厂隔江相望,距重庆市中心20公里。跳磴镇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与农村、山区与丘陵相结合的乡镇,1997年,重庆市把跳磴镇列入了市主城区规划范围,全镇共有15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6万,耕地2.7万亩,森林、果园2.3万亩,荒山1.5万亩,幅员面积49.48平方公里。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8.43亿元,财税收入1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这里幅员辽阔,矿产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政

+查看详细跳磴镇概况>>

文化旅游: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工具车间防空洞

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工具车间防空洞时 代:1937年地 址: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兵工署第二十一兵工厂工具车间防空洞原名“栖真洞”,1937年,为躲避日机轰炸,金陵兵工厂工具厂因地就势利用大

金剑山摩崖题刻

金剑山摩崖题刻时 代:1823-1824年地 址: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金剑山摩崖题刻分布两处,“云木出秀”刻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双线阴刻,行书,从右至左横刻“云木出秀”4字,左下角

金鳌寨

金鳌寨时 代:清地 址:大渡口区跳磴镇金鳌村金鳌寨建于清代,整个寨址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原有四座寨门,现存南寨门、西寨门及部分寨墙等,寨门顶部原为石砌券拱形门,护墙由人工开采的大条石垒砌而成

煤窑桥

煤窑桥时 代:1950年地 址:大渡口区跳磴镇蜂窝坝村煤窑桥始建于1938年,1941年后全线停工,1950年续建。该桥基本呈东西走向,为实腹式铁路石拱桥,12个孔13个桥墩,墩台为石砌,桥

大渡口白云寺遗址

白云寺遗址时 代:明、清地 址:大渡口区跳磴镇双河村2社白云寺始建于北宋政和年间,初为道教宫观。明洪武年间重建,清乾隆年间培修。寺院遗址坐北朝南,原有大雄宝殿、接引殿、观音殿和山门,调查发现

+查看更多跳磴镇文化旅游景点>>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境域属巴县智里六甲。

民国元年(1912年)后,建立首届基层政权,名跳磴乡公所。

1951年10月,铜罐驿区跳磴乡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2月,跳磴乡、铜罐驿乡各划出部分辖区合建白沙沱乡。

1956年1月,白沙沱乡撤销,所辖分别划归原属。

1957年,成立跳磴乡高级合作社。

1958年,跳磴乡高级合作社改建跳磴公社。

1966年8月起,跳磴公社更名红灯公社。

1984年4月,恢复巴县跳磴乡。

1993

+查看详细跳磴镇历史沿革>>

重庆工业博物馆
白沙沱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此地系长江北岸的一个回水沱,淤积有一大片白色沙坝,历来习称白沙沱。…[详细]

蓝沁苑社区

区划代码:~009,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2008年组建,以原蓝沁苑村得名。蓝沁苑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幸福社区

区划代码:~010,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幸福社区是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华庭社区

区划代码:~01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华庭社区是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中顺社区

区划代码:~012,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中顺社区是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双河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原地名“双河村”得名。于1982年恢复村名后,双河村村民委员会随之成立并得名。…[详细]

石林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取名“石林村”;1958年改称“石林大队”;1982年复名“石林村”,石林村村民委员会随之成立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拱桥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村文物拱桥而得名“拱桥村”。1951年设新民村;1958年改称“新民大队”;1981年更名“拱桥大队”;1982年改名“拱桥村”,拱桥村村民委员会随…[详细]

新合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原地名“新合村”得名。始建于1952年,历经历史变迁,于1982年恢复村名后,新合村村民委员会也随之成立。…[详细]

沟口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从邱家山到廖家湾有一条大沟,大沟拐弯处有廖姓聚居的大院子,俗称廖家沟口,由于建村时村办公室离沟口较近,故得名“沟口村”。…[详细]

红胜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红色象征胜利之意,故得名红胜村,同时负责办理本辖区村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故得名红胜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南海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属地小南海得名。同时负责办理本辖区村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故得名南海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沙沱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系长江北岸的一个回水沱,淤积有一大片白色沙坝,历来习称白沙沱,以属地白沙沱得名。同时负责办理本辖区村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故得名沙沱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石盘村

跳磴镇石盘村,位于跳磴镇东部,南邻长江,北靠金鳌村,西接沙沱村,东与鳌山、民胜村为界。石盘村土地面积4920亩,耕地面积1206.488亩;常住人口1…[详细]

金鳌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属地金鳌寺得名。同时负责办理本辖区村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故得名金鳌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鳌山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2年建“鳌山村”;1958年改称“鳌山大队”;1982年复名“鳌山村”,后名称简化为“敖山村”,鳌山村村民委员会随之成立并得名,地名沿用至今。…[详细]

湾塘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1年设“胜利村”;1958年改称“胜利大队”;1981年改名为“湾塘大队”;1982年更名为“湾塘村”,湾塘村村民委员会随之成立并得名,地名沿用…[详细]

山溪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由同心、南海、德胜等村各划出一部分,成立新农村,1958年公社化时与同心合并名同心大队。1961年分开为新农大队,1966年“文革”中改名向…[详细]

蜂窝坝村

跳磴镇蜂窝坝村,位于大渡口区西南部,共有村民195户,435名。全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1200余亩,山地500余亩,林地2000余亩,有丰富的历…[详细]

跳磴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以属地跳磴河得名。负责办理本辖区村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故得名跳磴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以下地名与跳磴镇面积相当:
到跳磴镇必去著名景点

跳磴镇相关名人

跳磴镇特产与美食
跳磴镇民俗文化最多有75个
  • 九龙坡增设二郎街道 辖6个社区
  • 成渝城市群发展 跨区博辢eadtop">跳磴镇相关
  • 大渡口区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 跳磴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 跳磴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 跳磴镇概况
  • 跳磴镇概况
  • 跳磴镇历史沿革
  • 大渡口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