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季家镇 | 隶属:大足区 |
行政代码:500111119 | 代码前6位:500111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236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3.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4万人 |
人口密度:约21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7个行政村 |
季家镇因传说有季姓人家为过往客商食宿方便,在现季家小学往镇政府方向约200米处开了一家店铺,并有土地耕作而得名。
季家镇是石刻之乡一个西部古镇,距县城25公里,东接三驱镇,北连铁山镇,西面、南面分别与荣昌县铜鼓镇、河包镇相邻,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共有7个行政村(其中有5个为市定特困村)和一个街道居民委会,52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193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88人,总户数6042户,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698 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67万元,人均GDP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粮食总产量9734吨。农业产业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西瓜、红薯、药材、枇杷、麻竹为特色,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肉兔、鸡、鸭、鱼等最具规模,农业基础较为厚
文化旅游:
在县西22公里处的季家镇曙光村。山上有妙高寺,寺内存祖关通禅师石塔一座和已毁冯揖《忠诚堂诗碑》一通。寺外石岩下,有石窟造像2处,一日佛洞,一曰猫猫岩,共有造像12窟。佛洞第二号“三教”窟,释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三驱镇季家联保,属大足区第一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划归为大足县新增第五区。
1949年12月,隶属第三区管辖。
1952年,新设双河区(第十区),季家划第十区管辖。
1958年10月,成立季家公社。
1961年10月,季家公社析置龙塘公社。
1984年1月,季家公社、龙塘公社分别改为季家乡、龙塘乡。
1993年底,季家乡、龙塘乡2乡合并为季家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境内东风水库得名。水库修建后,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水库就像一阵东风一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寓意“新生事物出现给新社会带来曙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一棵高大的柏杨树,故名。1953年,取名柏杨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柏杨生产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柏杨生产大…[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很多雕刻花纹的“桥”而得名。原为季家乡七村;1953年取名花桥村;1958年更为花桥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花桥生产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石头砌成的桥,故名。1953年取名石桥村;1958年更为石桥管理区;1961年设立石桥生产大队;1984年撤销石桥生产大队,设立石桥村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境内有一水塘,曾有巨龙洗澡,故名“龙塘”。…[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名为“新水”的地方远近闻名。1953年取名新水村;1958年更为新水管理区;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新水生产大队;1984年1月撤…[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人行大道中有几十步出名的石梯子而得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