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郭扶镇 | 隶属:綦江区 |
行政代码:500110116 | 代码前6位:500110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42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4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42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
清雍正年间,郭氏兄弟乐善广施、扶助灾民的,因而得名“郭扶”。
郭扶镇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中西部渝黔交界处,因清朝雍正年间郭氏兄弟乐善广施、扶助灾民的美谈而得名。由原建制调整前的郭扶乡、高青乡、高庙乡、骑龙乡合并而成,镇政府所在地距綦江城区34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7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这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捷。
清凉的世界 郭扶山清水秀,是一个清凉的世界,被誉为渝黔边境上的明珠。这里地理上属大娄山脉延伸至重庆的一部分,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沟谷纵横,群峰矗立。狮子山、牯牛背、大石牛雄奇壮观,双河口、刀锋岩、枫香榜险峻秀丽。平均海拔约800米,其最低海拔292.2米(跨山村一组
文化旅游:
高庙坝生态旅游区位于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高庙村境内,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夏季气温比重庆主城低8-10度,这里森林植被繁茂,自然资源丰富,负氧离子充足,
1986年,属郭扶区。
1993年2月,撤区并乡,合郭扶、骑龙两乡为郭扶镇。
2001年7月,高庙、高青两乡并入郭扶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以前俗称郭带子,又名月来场,后取名郭扶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取“人们团结在五星红旗下”之意命名。民国24年至38年属郭扶乡第7保。1951年五龙、龙泉两村合并改名为龙泉村。1958年从龙泉大队分出建立红青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地有一颗大古松树,故名。1951年命名永和村。1958年改为永和大队。1981年更名为古松大队。1984年改名为古松村。1993年属郭扶镇,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此地有一颗大古松树,故名。1951年命名永和村。1958年改为永和大队。1981年更名为古松大队。1984年改名为古松村。1993年属郭扶镇,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人民,后以境内有三口塘更名。1951年命名人民村。1958年改名为人民大队。1981年更名为三塘大队。1984年更名为三塘村。1993年隶属郭扶镇…[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太平,1967年间因境内出现一次大的山体垮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之意命名。1935年至1949年属石龙乡第二保。1951年更名为二村。1958年改为翻身大队。1984年更名为翻身村。1993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石龙场之上,形似骑在龙背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自由平等”之意,故名。1949年前属石龙乡第6保。1951年命名为六村。1958年更名为平等大队。1984年改名为平等村。1993年撤销骑龙乡,与…[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人民过上太平安乐生活”之意命名。1949年前属石龙乡第7保,1951年命名为七村。1958年命名安平大队。1984年更名为安平村。1993年撤骑龙…[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转龙山支脉延伸形成带形山岭,故名。1935年至1949年属郭扶乡第1保。1951年命名为劳动村。1954年改名为长岭村。1958年更名为长岭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原名兴隆,后以境内梅子桥更名。1951年命名为转龙村。1954年改名为兴隆村。1958年改名为兴隆大队。1981年更名梅子桥大队。1984年更名为梅子…[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意,故名。民国24年至38年属高青乡第8保。1951年命名为建新村。1958年更名为建新大队。1984年复名为建新村。200…[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狮子山得名。民国24年至38年属高青乡第8保。1951年命名为狮子村。1958年改名为狮子大队。1984年复名为狮子村。2001年,勤劳村并入狮…[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龙台寺得名。民国24年至38年属高青乡第1保。1951年命名为龙台村。1958年改名为龙台大队。1984年复名为龙台村。2001年,双山村、新店…[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建村,取“人民永远胜利”之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永乐,后因驻地有两座山名双山得名。民国24年至38年属高青乡第9保。1951年命名为永乐村。1958年改名为永乐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更…[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一山嘴中,喷出一股天然泉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太平,后因驻地高庙场,更为现名。1951年命名为太平村。1958年名为太平大队。1981年更名为高庙大队。1984年改为高庙村,隶属高庙乡。200…[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团结互助”之意,故名。1935年至1949年属高青乡第7保。1951年命名为胜利村。1958年改名为团结大队。1984年更名为团结村。2001年辽…[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胜利,后以境内银盆垭得名。1951年命名为胜利村。1958年改名为胜利大队。1981年更名为银盆大队。1984年改为银盆村。1985年隶属郭扶区。…[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人民团结和睦”之意,故名。1951年命名为人和村。1958年改名为人和大队。1984年更名为人和村。1985年隶属高庙乡郭扶区。2001年隶属郭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