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农坝镇 | 隶属:云阳县 |
行政代码:500235116 | 代码前6位:500235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450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6.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19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5个行政村 |
农坝镇由黄农乡和谢家坝各取一字而得名。
农坝镇地处云、开、巫三县交界处,位于云阳县的最北端,距云阳新县城101公里。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0%,海拔高度为540-1809米之间,地势呈梯级分布,立体气候明显,常年降雨量为1200毫米左右,无霜期达280天左右,全镇共辖7个村,1个居委会,98个村民小组,共29520人,耕地面积 11700亩,全镇农业农村经济中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洋芋、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高山蔬菜、雪梨、药材、花椒,养殖业生猪、山羊、家禽为主。
全镇地质结构复杂,属喀斯特地貌,海拔级别明显,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含硅达98%的西南第一硅谷,有品味较高的硫铁矿,有储量颇
明朝时期,属云阳县安义乡路阳里。
清朝光绪、宣统年间,设置黄农乡,境域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隶属于第四指导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隶属第一指导区。
1949年12月18日,隶属江口区。
1956年9月,山坪、土溪、罗全、硐坪4乡合并为农坝乡,隶属江口区。
1958年2月,农坝乡改为农坝公社。
1984年,农坝公社改为农坝乡。
1992年9月,农坝、向阳、帆水3乡合并成立农坝镇。
1995年1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为农坝公社所在地,故而得名农坝社区。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中心村。在2002年时分出部分为农坝场镇,在2010年与中心村合并成农坝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龙硐大堰横穿境内,故而得名龙堰社区。原名五一大队,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2003年由红光村与红堰村合并称龙堰村。2024年2月,更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一小地名红沙梁而得名红梁村。原名前进大队,1958年由前进村分出。1984年改为红梁村,其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永远幸福之意而得名幸福村。1958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为村,2007年由原来的桃园村和幸福村合并而成,其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一小地名水竹林而得名水竹村。原名坪阳大队,1958年从罗全村分出成立水竹区队,1961年撤销水竹区队设立水竹大队,1984年撤销水竹大队设立水竹…[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石板水有冲天的巨石,名为石笋,因当地人传说石笋直冲云天,有在群山包围之中,名云山。…[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山峰高耸入云之意而得名云峰村。1958年从硐坪村分出,改为云峰大队,1984年改为村。2008年合并硐坪村与奇坪村,其名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