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儿童故事  > 

《寓言两则》教案模板

《寓言》教案,《人生寓言》教案,《伊索寓言》教案,寓言四则教案,《寓言》的教案(精选20篇),伊索寓言教案,寓言故事教案,人生寓言教学教案,寓言教案(通用20篇),寓言二则教案(精选21篇),《寓言两则》教案模板

《寓言两则》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信息资料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或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板书课题,简介寓言

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寓言简单来说呢,就是“小故事,大道理”。“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两个说明深刻道理的小故事。

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同时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成长”的“长”,不是“长短”的“长”。

2、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课文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让学生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二、合作交流

1、识记生字词语

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字词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分段指读课文,纠正字音。想想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品读领读

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会:你为什么这样读?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情,教师借机启发、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1)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

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

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2)第二自然段:

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

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通过思考,指导学生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3、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说明:抓住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联系农夫的表现,进行鲜明的对比。从强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巩固延伸

(一)深化感悟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说明:升华对寓意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对寓意的理解中,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事情,促进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拓展

1、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给这个农夫起个名字,你认为他应该叫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复习导入

1、利用生字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复习。

2、师:从《揠苗助长》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收获?谁来回答一下?

学生回答。

3、师:某某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篇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守株待兔

师:看到这个标题,请大家想想这个标题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跟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里,守是守护的意思,株就是树桩,待是等待,兔当然就是兔子的意思了。

师:某某同学讲的故事真好,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我们来看看。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视频

(二)、初读识字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教师巡视指导。

二、合作交流

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交流识字记字方法,教师肯定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并适当点拨重点字在记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B、分段指读课文,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2、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动画课文,让学生注意其中的发音,体会故事讲了什么事情,说明什么道理?

三、品读领悟

1、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读文和自己的理解,学习这则寓言你想提出些什么问题?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梳理学生回答,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举例:种田人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他是怎么守株待兔的?

结果怎么样?

这个人做得对吗?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读书汇报,适时地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丰富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蕴含道理的感悟和体验。

举例:抓住“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儿力气,白捡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导学生体会。“白”字。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捡了便宜心满意足的语气;捡了野兔后,他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该句,读出种田人那种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结果怎样?

指导学生读出惋惜的语气等。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交流:这个人做得对吗?

四、巩固延伸

(一)拓展

1.讨论:读了这篇寓言,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在生活中,你见过像课文中的种田人一样的人和事吗?

3、思考:种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经过看见了,你会怎么样来劝说他?

说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自己的认知实际,创设情境,创造新的思维发展点,引发学生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写字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生字动画,学习“守、丢、此、桩、肥”。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2、教师示范书写。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相关资料

词语解释:

1、揠苗助长: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长”。

2、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灵活变通。也比喻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或不经过努力而侥幸得到成功。

3、巴望:盼望。

4、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5、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6、寓言:文学体载的一种,是含有讽谕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少数是哲学家与作家个人的创作,多数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

《伊索寓言》教案,经典的寓言故事,三年级寓言故事,读中国寓言故事,寓言励志故事,动物寓言故事,《寓言》教案,经典的睡前寓言故事,狼与狗寓言故事,幼儿寓言故事

标签: 教学目标

《寓言两则》教案模板由讯客互联儿童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讯客互联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网站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寓言两则》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