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玉田村 | 隶属:均溪镇 |
行政代码:350425100202 | 代码前6位:350425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8 | 邮政编码:3650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车牌代码:闽G | 行政级别:村 |
因田地肥沃,稻谷硕如珠玉,故名。
玉田村俗称小田,位于县城西南侧,村部海拔350米。玉田村(乡)系千年文明古村。公元905年,范元超(御史)、范子高(礼部尚书)父子弃职携眷到尤溪县丰城乡(即今大田县小田)定居,繁衍生息,开辟田园。范元超父子系朝廷官吏出身,专注文明礼仪,后裔代代相传,具有古老的文明传统。民国时期小田住有范、杨、严、林、黄、乐、肖、施、苏、郭等姓氏民众,和睦相处,同舟共济,相互尊重,通婚联姻,关系融洽,亲密无间。
明、清时期,小田属三十三四都(坊都)。1939年厦门集美职业学校移至小田,陈嘉庚校主亲临小田作抗日宣传报告,激励全校师生及小田民众的抗日热潮。1950年2月,大田县人民政府成立后,玉田乡曾组织互助
抗战时期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群位于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年代为1938-1946年。简介:1938年5月,因抗战爆发、厦门失陷,集美学校被迫内迁,直到1946年全部迁回厦门,前后经历八年。
朱德率红四军第二、第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史迹群位于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屏山乡内洋村、蒋山村、杨梅村,吴山乡张坑村,年代为1929年。简介:由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留驻大田时留下
明清时代属大田中区坊部;明清时属进城乡大田里三十三四都;民国初期属坊都;1946属均溪镇;1950年属第一区;1956年属均溪区;1958年4月属城关镇;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属均溪公社;1984年称均溪镇玉田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玉田村附近有抗战时期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群、朱德率红四军第二、第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史迹群、大仙峰茶美人景区、象山避暑养生度假区、大仙峰保护区、黄岩洞等旅游景点,有大田高山茶、大田雪山萝卜、大田槐猪、大田兔肉、大田烤兔、苦菜茶等特产,有大田板灯龙、打黑狮、舞稻草龙、大田民间戏曲、泰宁梅林戏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