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范坑乡 | 隶属:福安市 |
行政代码:350981202 | 代码前6位:35098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3 | 邮政编码:352000 |
车牌代码:闽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5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107人 |
人口密度:约13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最早“范”氏族人始居此地,又因地处条山坑内,故取名范坑。
福安市辖乡。1985年析白石镇置范坑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36公里。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2万。辖范坑、墩头、马冈、山岫宅、半坑、上坪、领先、洋山、蛇头、蒲家山、东洋、咸洋、毛家坪、八斗、古岭宅、竹柄、徐家山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红薯,兼产油茶、茶叶、竹木。
2024年1月,范坑乡被命名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乡镇。
文化旅游:
上坪洋坑桥位于福安市范坑乡上坪村,年代为清同治七年(1868),类别为古建筑。位于范坑乡上坪村西面1公里溪上。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建,同治七年(1868)重建。跨于洋坑溪上,南北走向,
1949年10月属第二区公所,1958年属上白石公社,1985年4月从上白石乡析出17个行政村,设立范坑乡并沿用至今。
1949年属第二区。
1958年9月属上白石公社。
1984年10月属上白石乡。
1985年4月从上白石乡析置范坑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末清初有姓范者在此居住过,故采其姓氏配合地理形状而取名曰:″范坑”。原始森林千柯竟翠万木葱笼,十分阴凉,难免猛兽毒蛇成群出没,加上瘟疫流行缺医少药。…[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部和南部均是大河,北面是座大山,村庄成为集中在山与河中间的上墩,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昔时盛产绿竹,故名。竹柄始祖系寿宁三峰都陈氏汉堂公(宋朝吏部尚书)派下)五五公陈季君子于乾隆癸卯年迁入竹柄,至今已有300多年。洪华村(旧称横华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初由徐姓开始定居,故名。1983年设立徐家山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马头山前,故名。马冈村旧称马头村,始祖于1437年(明朝正统二年)自潭头镇坑元村定居马头村繁衍至今已有570年。1983年改称马冈村,隶属于马冈…[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一块平地之上,故名。上坪村原属福安县上白石公社管辖,旧称福安县界西里七都秀峰境上坪村,始祖郑公于唐末宋初自浙江温州入闽,定居上坪至今,1983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岭头村,原属于上白石公社管辖,旧称福建福安西里七都小东岭头。1980年根据上级相关规定更改为领先村委会[取岭(头)仙(山)的谐音]。…[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四周环山,村前山坑呈半圆形,故名。半坑村原属福安县上白石公社管辖;1983年设立半坑村委会归范坑乡管辖,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蟠山云无心而出岫,指宅而居,故名。郑、刘姓(彭城郡)始祖刘公由浙江平阳迁入。郑、刘两姓同迁居一村,犹如兄弟,于光绪七秋十一月十四日共建″郑、刘祠堂”…[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形似蛇头,故名。1983年设立蛇头村委会,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蛇头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设立蛇头村民委员会,简称蛇头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是由毛姓人始居高山边的土坪上,故名。1950年属上白石区蛇头乡管辖,1958年撤区并乡属上白石公社八斗大队,1980年独立设毛家坪村委会,名称沿用至…[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的田租为八斗一亩,故名。唐末初,始祖林公自霞浦七岩定居八斗,八斗村原属福安县上白石公社管辖,旧称福安县界西里七都文通境八斗村,1983年设立八斗…[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建于山岭之上,故名。1983年设立古岭宅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的前方有一开阔地,似海洋,故名。1983年设立洋山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建在咸竹林中的平地,故名。咸洋村旧称西里七都井头龙境,宋政和三年肇基祖宗毛二公从浙江秦顺县毛洋村,搬迁咸洋至今900余年历史,1983年设立咸洋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面有一洋田,故名。1983年设立东洋村委会,同时,生产大队更名为东洋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设立东洋村民委员会,简称东洋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姓氏多为蒲姓,故名。蒲姓始祖是1374年(明朝洪武七年)由泉州迁入蒲家山村居住,1983年设立蒲家山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