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和春村 | 隶属:马坑乡 |
行政代码:350629201204 | 代码前6位:350629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6 | 邮政编码:363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闽E | 行政级别:村 |
寓意着平安和祥,四季如春之意。
2024年12月,
2024年11月,和春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和春村为第四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和春村位于福建省华安西北部的马坑乡,是马坑乡第一大村,村现有村民326户,1300多人,党员36名,总面积25023亩,是全漳州市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1030米,其中牛古仑山海拔1363.2米,有着“闽南西藏”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生态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1·2 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
和春村位于华安的西北部,属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过渡地段,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长年云雾缭绕,青山环抱,风光旖旎,植物生态保存完好,名木古树和古宗祠及杜鹃花繁多,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观奇特,是旅游避暑、艺术创作的好地方,闽南最美乡村之一。
境内主要观赏景点有“三宝三绝二奇一特”。“三宝
龙兴庵位于华安县马坑乡和春村,年代为元至清。简介:又称龙兴堂。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清有修。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东南向西北,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明
北宋时,和(罗)春村落隶属福建路龙溪县游仙乡九龙上里迎富保。
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和春村隶属龙溪县二十五都归德保,元袭之。
明属二十五都归德社,清属二十五都归德保。
民国时期,先后为华安二区迎富乡和春保、迎春乡和春保。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1957年为华安第二区和春乡和春村。
1958年撤区并乡,为福春乡和春村。
1958年-1960年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为高安公社和春大队。
1961年-
和春村附近有龙兴庵、福建土楼·华安景区、华安县九龙江水利风景区、汰口古寨、高山族风情园、官畲村等旅游景点,有华安玉雕、华安坪山柚、华安铁观音、坪山柚、华安玉、观音铁等特产,有高山族拉手舞、华安玉雕、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浦南古傩、民间信俗(三平祖师信俗)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