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宣和镇 | 隶属:连城县 |
行政代码:350825111 | 代码前6位:350825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7 | 邮政编码:364000 |
车牌代码:闽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0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625人 |
人口密度:约7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原名河源,称河源峒,1948年与长汀南山、钟屋村解决了多年的地方风俗等争端后,改名为“宣和”。
连城县辖乡。原为长汀县第十五区,1953年改宣和区,1956年划入连城县,1984年置宣和乡。位于县境西部,面积104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前进、紫林、培田、升星、上曹、中曹、下曹、新曹、城溪、科南、洋背、中田、黄沙13个村委会。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宣和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9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宣和镇2024年—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宋时属汀州河源里,元时称河源上里,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与南山、钟屋合为宣河里,属汀州长邑,清朝至1928年沿明制,1929年隶属中央苏区,成立曹坊、吴坊、文岗三个乡苏维埃政府。
红军长征后,宣和隶属长汀县第九区;1936年,宣和属第二区,下设若干联保,宣和、南山、宣溪共为一个联保;1940年撤保设乡镇公所,宣和辖于南宣乡;后南宣乡分成南山、宣城、曹坊三个乡,1945年曹坊乡改名为宣和乡。
194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是1988年1月新成立的村委会,居民大多姓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以曹氏分布曹坊中片而名。宋代属河源里,1949年前属曹坊保,1949年初属长汀县十五区曹坊乡,1956年划入连城为中曹村,属宣和乡,1958年列入曹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属曹坊村的上片,居民以曹姓居多,故名。1949年前属曹坊保,1949年初辖于长汀县十五区曹坊乡,1956年划归连城,属朋口区宣和乡,1958年属宣和公…[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曹氏居民分布在曹坊下片,居民大多姓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是成氏人居住,村有溪水由西向东流去,名成溪,南宋末年(1246年)黄氏迁来,成氏自然灭迹,村名改为“城溪”。…[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科里、南山下、焦湖等自然村组成,村名各取一字而定。…[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最早定居者是杨姓,后绝迹,巫姓迁入,年代久了,洋与杨谐音,遂称洋背,后改为洋贝。…[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黄氏居住,村四周都是黄土山,故名。1949年前名黄沙亨,属黄文保,1949年初属长汀十五区黄文乡,1956年划入连城,改名为黄沙村,属朋口区宣和乡,…[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位于大山坑中,两边是山头,中间是田和屋,故称中田。…[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改升星,意为奋力升起的卫星,合大跃进年代精神,故名。…[详细]
培田村位于福建连城县宣和乡,福建西部山区的这个客家小山村。 培田村中,古宅建筑面积达到七万平方米。其建筑之博大,保护之完好,藏品之多,文…[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来俗名“芦官畲”,1949年后以中心村的“紫林庙”定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是卢姓居住,方言“卢”同“连”,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