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颜厝镇 | 隶属:高新区 |
行政代码:350604108 | 代码前6位:350604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6 | 邮政编码:363000 |
车牌代码:闽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19万人 |
人口密度:约119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1个行政村 |
因颜氏在此地开基,故名。
龙海市颜厝镇位于漳州市区南郊,龙海市西部、东邻榜山,西傍九湖,南连双弟农场,距厦门机场为50公里,距漳州港35公里,距厦漳高速公路仅5公里。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0417亩,辖有20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农场,总人口数50786人。2003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21.18亿元,比增11.6%;农业产值1.76亿元,比增4.7%;工业产值15.8亿,比增14.5%;第三产业产值3.6亿元,比增2.4%;财政收入2746万元,比增30%;农民人均纯收入3953元,比增4%。该镇的特点可概括为“三多”:可用资源多——农业资源具有优势,除有近万亩的荔枝、龙眼等水果外,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颜厝镇位列第632名。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颜厝镇位列第620位。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颜厝镇上榜。
2024年10月,颜厝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33位。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颜厝镇榜上有名。
2024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颜厝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颜厝镇榜上有名。
解放前为龙溪县古林乡,解放初属龙溪县第一区,公社化改称颜厝公社。
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颜厝公社,1984年改称龙海县颜厝乡,1992年改称颜厝镇,1993年龙海撤县改市,改称龙海市颜厝镇并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池塘多建村于塘边,命名为塘边,又因“长边”与“塘边”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九龙江“九九湾”至镇头宫象把咀口狭窄处,村位于水流狭处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村里河道纵横常遭洪灾,以后迁至土墩高处建村,取名洪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玛江,是九龙江边的一块冲击小洲,四面环水,绕社河道“洗马河”,呈马头形,因名玛江。人们习惯把四面环水的陆地称为“洲仔”,附近村民俗称“玛江”为“马…[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丹洲自然村,以村委会所在地命名,洲和州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形似凤凰,且村内有一大池塘,得名凤塘,后上洋洪氏前来定居,兴旺发展,以姓氏冠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头有座“通天宫”宫庙,村在宫庙下,命名为霞宫,又因“下宫”与“霞宫”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有“址山”围垦造田后,村落由址山边逐渐扩展到田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在东山尖北麓,命名东山,因与角美东山同名,故称东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颜姓聚居地,故名。1939年属龙溪县颜潮乡颜厝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一区颜厝乡。1956年属古县区颜厝乡。1958年9月属胜利公社颜厝耕作区…[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原有三社:前黄、后黄、上黄,概为黄氏,杨氏迁来,建宅于前黄之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长泰洪氏来此定居,原为林氏居住,称为“象阳”,意即象太阳光辉四照,兴旺昌盛之意,尔后方言谐音演变称“上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原村委会驻地在路边,故名。民国时期属龙溪县古林乡路边,普园,下庄保,1951年属龙溪县第一区路边乡,1959年属龙溪县颜厝公社路边大队。1960年并…[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巧洲、河山两村合并,各取一字组合,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位于古县大庵前部,故名。1939年属龙溪县古林乡庵前保,1952年属龙溪县第一区古县乡,1959年属龙溪县颜厝公社古县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在山后一片山垅田,故名。1947年属龙溪县古林乡后石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一区古县乡,1959年属龙溪县颜厝公社古县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有个石牌庙,称“兴福堂”,敬奉圣王公,庙边竖石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果林下半部,故名。1939年属龙溪县古林乡半林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一区半林乡,1959年属龙溪县颜厝公社新林大队。1960年并县称龙海县…[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在荔枝园,位于中部,故名。1939年属龙溪县古林乡园林保,新中国成立初期属龙溪县第一区半林乡,1959年属龙溪县颜厝公社园中大队。1960年并县称…[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明代林、蔡两姓开基,村建于上半林大溪边,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