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北厝村 | 隶属:金井片区 |
行政代码:350128107209 | 代码前6位:350128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1 | 邮政编码:350000 |
城乡分类:镇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22 |
车牌代码:闽A | 行政级别:村 |
北厝村地处北厝镇中部,东与庄上村相邻,南与山利村、芦山村接壤,北与厝祥村毗邻,距北厝镇政府驻地仅1公里,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著名的“台胞村”。坛西大道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北厝村总人口约为4051人,共1111户,党员99名,耕地面积1115亩、林地面积850亩 ,下辖北厝村、南楼、底楼、海塍头、平岚岭、沃仔新庄六个自然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 北厝村的基础实施较为完善,申办了儿童友好家园、创建农家书屋、村广播站、农民网吧、远程电脑教室、文体活动中心、篮球场、棋牌室、球室、日丰亭等活动场所,闲暇时期,活动场所,人头攒动,打牌的、下棋的、打球的、上网的、看书的,各得其乐,人人
祠堂后山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平潭县北厝镇北厝村林氏祠堂后山简介遗址南北长1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58年在南坡半山坡上发现贝壳堆积文化层。2024年在山顶旱
民国末期属复兴乡;解放初期属二区湖西乡;1956年合作化时组织“晨光社”;1958年公社化时属敖东公社(分社)湖西大队;1961年1月从敖东分社析出成立北厝人民分社时,湖西大队也析出北厝、庄上、湖西、里美等大队,北厝大队为公社驻地;1979年公社机关迁驻湖西大队石榴坑村;1984年北厝大队改为村委会。
2024年4月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北厝镇管辖更改为金井镇管辖。
北厝村附近有祠堂后山遗址、澳前台湾小镇、平潭石牌洋景区、平潭仙人井景区、石头厝、龙凤头海滨浴场等旅游景点,有平潭水仙花、平潭鲍鱼、平潭坛紫菜、平潭贝雕、平潭丁香鱼、平潭紫菜等特产,有平潭贝壳画、福州软木画、马尾-马祖元宵节俗、中医诊法(福州萧氏外科)、茶亭十番音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