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再兴村 | 隶属:蛟洋镇 |
行政代码:350823109205 | 代码前6位:350823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7 | 邮政编码:364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闽F | 行政级别:村 |
始祖张德才原籍宁化县石壁乡,于明洪武四年(1371)迁此,因当时另有别姓居住,择地建房地困难,携家眷去华家马路坑落户数年,不吉利而返回,故称再投,后称再兴。
2024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再兴村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村。
再兴村位于蛟洋镇西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9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4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340多户,1478人,低保户20多户,山林面积16000多亩,耕地面积1500亩,有两家矿产探矿公司在村里探矿,据说有铜矿、钼矿。
民风比较淳朴,有较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每年有“犁春牛”节目,舞狮、武术表演、十番音乐等,乡民走动娱乐较多。农村基础工作好,计划生育连续五年被评为市级合格村,新农保、新农合参加人数均在90%以上,走访的群众对农村的政策比较了解,可见,村两委工作扎实,农村政策宣传贯彻执行比较到位。
村民人均年收入7000元左右,主要收入靠:一是山林毛竹加工收入;二是外出打
清代属白砂里;1929年朱、毛率红四军入闽,1930年设北三区第五乡苏维埃政府;1935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北三、四、五区统称古蛟区;民国时属古蛟区华洋乡再兴保;1949年9月解放初为古蛟区再兴村;1950年6月属第七区;1952年改称再兴乡;1956年称白砂区再兴高级社;1958年属华兴乡,同年10月公社化,称上游公社再兴大队;1959年改称蛟洋公社再兴大队;1961年称白砂工委华家公社再兴大队;
再兴村附近有龙岩市古田旅游区、古田会议旧址、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梅花山·华南虎园、毛主席纪念园、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有上杭槐猪、上杭乌梅、杭晚蜜柚、上杭萝卜干、下都沙田柚、南阳糍粑等特产,有闽西(上杭)傀儡戏、龙岩田公元帅信俗、上杭女子五枚拳、上杭龙灯舞、上杭竹雕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