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盖竹村 | 隶属:桂林乡 |
行政代码:350781200205 | 代码前6位:35078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9 | 邮政编码:353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闽H | 行政级别:村 |
黄峭后人盖公,到此开基、且毛竹较多,故名。
盖竹村是革命老区,民族村,央级重点生态村,第十一届邵武市级文明村。该村少数民族村葫芦塘的傩舞源于商周时期,宋代由中原传入福建邵武,是当地一种祈福丰登的民间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有“活化石”的美誉。
政区建置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7°04′22.5″,北纬27°09′23.2″。位于邵武市西南部,地处两省(福建、江西)四县(邵武、泰宁、建宁、黎川)结合部,东南面与本乡下岚、余山、横坑三村毗邻;南西面与本省泰宁、建宁两县接壤;北面与江西省黎川县、德胜吴镇、熊村镇两镇交界;村部距市区86公里,距桂林乡政府35公里。
●名称来历
明清属昼锦上乡四十一都,民国设儒盖、巫山2个保,属儒林乡。
1951年属“朱源乡”,1952年属朱岚乡,1958年属余山大队,1961年-1984年8月为盖竹大队,1984年9月属桂林乡行政区,改为盖竹村,地名沿用至今。
盖竹村附近有和平古镇、天成奇峡景区、邵武云灵山、邵武瀑布林生态旅游景区、福建花千谷庄园景区、卫闽迷宫小镇等旅游景点,有邵武碎铜茶、邵武蜜桔、邵武笋干、脚跟糍、邵武小瓜子、南海金莲等特产,有邵武傩舞、邵武三角戏、邵武长门、邵武河坊抢酒节、宜坊过火节、包糍制作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