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宽仁社区 | 隶属:凤里街道 |
行政代码:350581002003 | 代码前6位:350581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5 | 邮政编码:362000 |
城乡分类:主城区 | 分类代码:111 |
车牌代码:闽C | 行政级别:社区 |
相传唐初朝廷在“石狮亭”旁边“馆顶”一带设置驿馆,宋、元时设为“都保公馆”,明、清改为“讯地公馆”,并在近旁修筑“围墙”以囚不轨之徒(古时监狱称为“圜土”、“圜墙”),这个小村落因此被称为“圜内”,后谐音称为“劵内”。民国五年,归侨陈戆认为乡名“劵内”既无含义,也不吉利,建议改称“宽仁”,取”宽厚以待人,仁德播四方“之意,与宽仁乡情非常相符,遂被村民采纳。
宽仁位于石狮老市区中心地带,凤里街道东部,周边与五星、后花、东村、玉湖、新湖、新华、龙华、仁里等地相邻,是闽南侨乡石狮的发祥地。据传,隋唐之际,有一条连接水湾、浔尾至泉州城的驿道(即“东京大道”)贯穿此间。后来,往来于驿道上的商旅集资在这里盖起1座石亭。又有善男信女在亭北居。于是,这里被称为“石狮亭”、“观音亭”。自唐初朝廷在“石狮亭”旁边“馆顶”一带设置驿馆后,驿馆几经演变,宋、元为“都保公馆”,明、清则为“汛地公馆”。并在近旁修筑“围墙”以囚“不轨之徒”(古时监狱称为“圜土”、“圜墙”)。这个小村落因此被称为“圜内”,又以谐音称之为“劵内”。民
明、清时称为“圜内”、“劵内”、“石狮亭”隶属十九都,民国5年(1916年)改称“宽仁”,民国24年(1935年)属晋江县第三区震旦联保,民国35年(1946)属石狮镇劵内保,1951年设第十四区宽仁街,1958年设石狮镇宽仁居委会,1993年拆为宽仁、馆顶、仁里三个居委会,2002年社区整合为宽仁、仁里社区,宽仁社区仍沿用旧称。
宽仁社区附近有宝盖山风景区、石狮姑嫂塔、朝天寺、泉州港古建筑、虎岫禅寺、六胜塔等旅游景点,有永宁太平洋牡蛎、古浮紫菜、甜粿、石狮甜粿、安海捆蹄、红膏蟹等特产,有端午节(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姑嫂塔传说、石狮灯谜、泉州笼吹、泉州刣狮、泉州踢球舞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