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高苏坂村 | 隶属:武夷街道 |
行政代码:350782003201 | 代码前6位:35078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9 | 邮政编码:3530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闽H | 行政级别:村 |
清朝时期,高、苏两位县官在此筑坝引水,为纪念他们为民办事,故名。
2024年12月,高苏坂村被命名为2025年度福建省森林村庄。
2024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高苏坂村为2024年福建省卫生村。
高苏坂村位于武夷山市区和度假区的结合部,相传清代高、苏两位县官在此筑坝、修渠灌溉农田而得名。高苏坂村原为自然村,属赤石大队,只有10余户村民,随着移民人口的不断增加,辖区面积不断扩大,1982年高苏坂村设为行政村,面积达3.7个平方公里,2001年由于三峡移民的迁入,高苏坂村耕地553亩。高苏坂村一茶叶、花卉、种养殖为主,村民年人均收入3000余元。
高苏坂村与公馆村、角亭村、天心村、赤石村、樟树村、黄柏村、柘洋村、大布村、溪洲村、吴齐村、下梅村、会仙社区、八角亭社区、三姑社区相邻。
1980年由赤石大队析出,置武夷公社良种场;1984年,改称高苏坂村民委员会,属武夷乡;1994年属武夷镇;2003年属武夷街道。
高苏坂村附近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华武夷山茶博园、武夷香江茗苑、龙归源、大红袍景区、大安源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有武夷岩茶、桐木关正山小种、武夷山大红袍、五夫白莲、武夷山岩茶、武夷肉桂等特产,有枫坡拔烛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政和四平戏、邵武傩舞、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