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适中镇 | 隶属:新罗区 |
行政代码:350802101 | 代码前6位:350802 |
行政区域:福建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97 | 邮政编码:364000 |
车牌代码:闽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03.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4万人 |
人口密度:约10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
明嘉靖《龙岩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改上坪馆为适中驿。“适中”驿名兼含“地处龙岩城、平南驿之中”的地理特征,与“为政适中”“凡事适中”儒家中庸思想内涵,后逐渐演变为地名。
适中地处闽西南大门,毗邻漳平、永定、南靖等县(市),是闽西南通往闽东南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必经之路,也是闽西对外联系的重要“桥头堡”,历代有“文化之乡”的美誉,2003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国家建设部选定的小城镇建设重点示范镇。2005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及“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镇面积303.6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11.34%。集镇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22个行政村,1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68万人。
适中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凉无酷暑,冬暖无严寒,且雨量充沛,全镇耕地面积2.91万亩,林地面积37万亩,水域面积3847.
2024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适中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山麻鸭)。
2024年7月,适中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3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适中镇为第二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文化旅游:
古丰楼又称古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二组,陈姓民居。空井式生土夯筑四层方围土楼,由开漳圣王陈元光第十三代裔孙陈小十(字古峰)建于宋建炎二年(1128)。建筑坐东朝西,主楼面阔3
七彩蓝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位于新罗区适中镇洋东陵坑水库,面积6060亩,整个园区由烧烤区、划船、泡汤、动物园(海狮表演、小动物表演)、骉园(骑马/骆驼)、咖啡厅、钓鱼、会议、团队拓展、棋牌室
谢姓民居,又名瑞云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坐北朝南,内包外联式生土夯筑方围土楼。分前、后主楼二部分,占地面积2526.71平方米。前楼2层,高6米,设大门3;后楼4层,高13米,
文明塔又称长塔,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仁和村安杉自然村西1.8公里的龙岩、永定、南靖三县交界大山之颠的方塘坪,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建筑坐西朝东,八角空心楼阁式三合土
仁和天成寨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仁和村北山自然村,是一处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占地面积580平方米。主楼为抬梁式木构架,前门进为屏风,地面现为水泥铺设,楼板、楼梯、栏杆均为木板材料,窗狭
明代属铁石乡龙门里上坪上、上坪中、上坪下社。
有颜畲、莒州、新畲、板寮、缘岭、河口、蓝坑等聚落。
清代至民国初为适中社及马坑社的部分区域。
1920年成立适中苏维埃政府。
1933年属适中区。
1941年分设适中镇及和丰乡、象和乡。
1944年分设适中镇象和乡。
1949年为适中区。
1957年分设象溪、适中、永和乡。
1958年成立适中人民公社。
1961年分设适中、象溪、永和等3个公社。
1965年合并为适中公社。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形似一艘船只,故名。解放前属象和乡,1949年属莒溪村,1951年属莒溪乡,1958年为莒溪大队,1989年成立莒舟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黄姓族人先到黄墘定居,后来部分前往新畲地,并建祠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委会以驻地自然村取名。原南坑、霞村自然村各取一字命名南霞,后改称霞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颜姓人家最早在此开基建业,并在村头建有颜姓祠堂,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竹仔坂,曾用名竹华,故以原名称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后田,因地处山区,四面环山,中间一块小平地,早年村民在此耕作,后来形成地名。后田因与东肖镇后田村同名,改名丰田。…[详细]
象山村位于适中镇东北隅,是一个群山环抱、内地平坦的小盆地。村西有一座小山形似大象,故得名象山。东与漳平市永福镇交界,西与新祠为邻,北和丰田毗邻,南和颜…[详细]
颜中村地处镇的东北方,东与漳平市永福镇、南与南靖县和溪镇交界,北与象山村、西与溪柄村接壤。全村现有面积16.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6亩,山地…[详细]
溪柄村位于适中镇的东北方,环境幽雅,依山傍水,山青水秀。东与颜中村接壤,北与象山村毗邻,西南边与中心村交界。溪柄有一个容量10万立方米的大水库,库区四…[详细]
兰田村又名林坑村,是离319国道不远的小村庄。东边与溪柄村相邻,西和三坑村连接,北与新祠毗邻,南和洋东村交界。四周群山环绕,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常…[详细]
洋东村位于适中镇北边三公里,319国道贯穿全村,由洋邦、上赖、盂头、山坪头四个自然村组成,下辖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68人。土地总面积3.2万多亩…[详细]
中心村位于适中镇的中心,东至上方山,西、南均与中溪村相邻,北以赖山隔与洋东村为界。319国道贯通全境,距龙岩市区36公里。中心村是适中镇的政治、经济、…[详细]
中溪村位于适中镇集镇中心地段,距离镇政府300米。辖区范围东傍上方山麓,西邻营坑村,南至保丰村交界,北与中心村毗邻。地处闽西南交界地带,是闽西通往闽南…[详细]
营坑村位于镇的西北部,东与中溪村接壤,西北与永定县西坑村、竹仔炉毗邻,西南与保丰村交界。营坑村的“营”含义为“联营”“合作”的意思,“坑”指驻地“山坑…[详细]
新罗区适中镇保丰村地处闽西南大门——新罗区、永定县及南靖县三县区结合部,319国道、适长、适抚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运输业发达,区位优势强,是闽西出…[详细]
仁和村位于新罗区、永定县、南靖县三县(区)市交界处。东连坂溪村, 西和永定县抚市、龙潭毗邻,南与南靖县长塔交界,北与保丰接壤。全村下辖安彬、北山、保太…[详细]
上屿村位于适中镇南部,距镇政府约11公里。东邻下屿村,西北接仁和村,南邻白叶村。总面积5000多亩,耕地面积多且集中在两个小小盆地,人均近1亩2,下屿…[详细]
下屿村位于适中镇主河道南端,是一个四面青山环抱,地势平坦的曲尺型小盆地。盆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村民聚居地和良田,后部分主要是耕地。村东毗邻坂溪村,…[详细]
适中镇白叶村位于镇东部,距镇中心17公里,与长塔相毗邻。全村现77户,人口385人,党员16名(女党员1名),村干部4名,耕地550亩,林地9299亩…[详细]
温庄村位于适中镇最南边,也是龙岩市和新罗区的最南边。东、南方与南靖县奎洋镇岭头村山隔相连,西边与下屿村接壤,北连坂溪村,四面环山。适中溪最终经该村流向…[详细]
坂溪村地处新罗区南部边陲,是闽西的南大门。村的东边与南靖永溪村接壤;南端与南靖的平坑相邻,又与温庄村相邻;西边南与墩毗邻。319国道自西向东南横穿而过…[详细]
适中镇三坑村地处适中镇北大门,距镇政府17公里。319国道穿村而过,漳龙高速公路和龙厦铁路从合溪自然村通过。这里是龙津河的发源地之一。三坑村由4个村民…[详细]
谢再发,原名光辉,适中乡洋邦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4月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童年失学,粗识文字。早年参加适中民团,民国18年(1929)脱离民团,往漳州做生意,其间受同乡共产党人谢景德的影响,参加
郑扬周(1917-1943),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莒溪村人。1935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南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任新四军二支队三团战士、新四军驻龙岩办事处
谢炳龙(1922-?),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营坑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南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所在部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司号兵。1938年2月离开龙岩北上
谢仁福(1919-?),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洋东村人。1933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龙岩苏区坚持斗争,参加了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
谢灯桂(1908-?),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洋东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龙岩苏区坚持斗争,参加了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
谢景芳(1914-?),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兰田村人。1932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闽西苏区的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龙岩苏区坚持斗争,参加了闽西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
江才贵(1909-1944),福建省龙岩县适中乡南霞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参加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龙岩苏区坚持斗争,参加了闽西南地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