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新窑镇 | 隶属:崇信县 |
行政代码:620823101 | 代码前6位:620823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车牌代码:甘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2万人 |
人口密度:约127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明代以前,有人在此地创建煤窑、陶瓷窑,因建窑时间在安口窑之后,因此得名“新窑”。
新窑镇位于崇信县西南山区,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2.9万亩,7个村,4500人。省道304线纵贯全境。
镇内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13.2亿吨,是省列新赤工业开发区的重点乡(镇)。现已建成生产矿井4对,年原煤产量90万吨,其它工业企业3户,年工业总产值6000万元。区域内电力供应充足,西北地区第一个无人值守110千伏送变电工程在其境内,年输送电能力4000千瓦时。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开发区规划面积95.71公顷,建成面积57.4公顷,城镇人口5408人。
镇内山大沟深,天然草原面积居全县之首,农民素有养牛传统,农村经济以草畜产业为主导产业。已建成了5130亩人工优质牧草基地,全镇牛饲养量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新窑镇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1961年,设立新窑公社。
1986年,设新窑镇。
2003年12月,将原赤城乡赤城、周寨、黄庄、西刘、杨安、宰相6村划入新窑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2024年2月成立新窑社区,属新窑工业园区管委会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五举社区是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新窑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末民初,有来自现安口、铜城、黄花、新窑、赤城等地的一些无地耕种的农民,聚集于唐帽山山脉中段,开荒种地,因地处偏僻,与山外人来往较少,所以称其为“后…[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窑原名毛家堡。明代以前,就有人在此地创办煤窑、陶瓷窑。因建窑时间在安口窑之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柏姓人氏在此居住,建立村寨,故名。1949年8月为柏家沟行政村。1953年12月为柏家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赤城区柏槐乡。1956年为柏家沟村,属赤…[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祁家寨子村是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新窑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居大湾岭下,曾因人民生活困难,希望过上好日子。…[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元1585年,“戚家军”太医院郎中赵圣妙因戚继光被奸臣弹劾,而离开军队,来到平凉州养济院行善,因与“戚家军”关系遭到当地地方大员禁用,无奈来到现在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周天和年间(566-635)建村,与陕西陇县通商,因当地土质疏松,颜色为青色,下雨天道路泥泞难行,故来往客商俗称“青泥沟”。…[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中老辈人讲,宋末元初大乱,有刘姓兄弟两人(兄名刘正刚、弟名刘正强),在东西两面山占山为王,故村名为东刘、西刘,因村委会在西刘社,所以称为西刘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唐王李世民西征时经新窑、赤城。因唐帽山一带常有贼寇出没,李世民遂下令剿寇。因大队人马驻扎不下,令魏征带领部分队伍南行二三十里,到一村庄名高平,即令…[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姓人氏在此居住,建立村寨,安家立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新窑镇镇政府所在地,靠北山有一座四方古城。据传说和县志记载,秦始皇当年游猎经此,筑城驻跸行宫。翌日,旭日东升,赤色土城映衬在青山绿水之间,别是一番景象…[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村中老人讲有一姓周的人士最早在这里居住,当时人们称为周家堡,以后简称周寨。…[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姓人氏在此居住,建立村寨。1949年8月为三槐行政村,属赤城区赤槐乡。1956年3月为三槐高级农业合作社,属赤槐乡。1958年9月为三槐大队,属赤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