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

地名:那勒寺镇隶属东乡族自治县
行政代码:622926103代码前6位:622926
行政区域:甘肃省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长途区号:0930 邮政编码:731100
车牌代码:甘N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62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2.7万人
人口密度:约435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东乡语那勒寺为森林之意,因镇政府驻地东南先前有植被茂密的森林得名。

基本介绍:

东乡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设那勒寺乡,1958年并入百和公社,1960年析置那勒寺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62平方公里,人口1.6万,其中东乡族占99%。辖那勒寺、南门、三甲、黑庄、瓦房、杨家沟、和和土、祖祖、郭泥沟、黄牟家、巴哈松、达板空、上哈力13个村委会。地处巴谢河上游两岸,属干旱丘陵区。农业主产小麦、薯类、玉米。产早酥梨。

荣誉排行:

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那勒寺镇(肉羊)榜上有名。

2024年7月,那勒寺镇入选2024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

历史沿革:

清代,属河州十五会。

1950年,属东乡平善区。

1953年,设那勒寺乡。

1958年,并入百和公社。

1960年,析置那勒寺公社。

1983年,复置乡。

2002年,撤乡建镇。

2005年,将免古池乡的大树、李牙两个村并入辖区,属县辖镇。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那勒寺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东乡语“那勒寺”为森林之意,驻地先前有一片植被茂密的森林得名。…[详细]

南门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南门社区是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福康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福康社区是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三甲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甲村来源于广河县三甲集人搬迁移居而来,有两百多年历史。…[详细]

瓦房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瓦房村因这里修建的房子都是大瓦房而得名,有两百多年历史。…[详细]

黑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黑庄村因坐落于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黑土分布最多的地方而得名,被称为黑庄村。…[详细]

杨家沟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家沟村因以前有一位和政县姓杨的人,来到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乡而得名,所以为杨家沟村。…[详细]

上哈力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哈力村因地处于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最上面而得名,被称为上哈力村。…[详细]

达板空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达板空村因居住在坡地之上,被称为达板空村。…[详细]

巴哈松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巴哈松村因坐落于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这里以前是气候湿润,青蛙较多而得名,所以为巴哈松村。…[详细]

黄牟家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黄牟家村来源于黄家和牟家两姓氏组合而来,有两百多年历史。…[详细]

郭泥沟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郭泥沟村来源于龙泉乡闵家姓氏搬迁移居而来,有两百多年历史,后因放羊地区而得名,命名为“郭泥沟”。…[详细]

祖祖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祖祖村因这里居住的人最早而得名,为祖祖村。…[详细]

和和土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和和土村源自于当地的一种动物,因数量众多,本性灵敏而得名,因此用这个动物的名字来命名,被称为和和土。…[详细]

李牙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牙村因这里居住的人李姓人较多而得名,两百多年历史。…[详细]

大树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树村是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那勒寺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以下地名与那勒寺镇面积相当:
到那勒寺镇必去著名景点

那勒寺镇相关名人

那勒寺镇特产与美食
那勒寺镇民俗文化
东乡族自治县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