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龙渠乡 | 隶属:甘州区 |
行政代码:620702200 | 代码前6位:6207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6 | 邮政编码:734000 |
车牌代码:甘G | 行政级别:乡 |
人口数量:约6079人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明嘉靖二十五年巡抚杨博视察甘州水利,看到黑河莺落峡口土地肥沃,水源便利,于是命军士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开挖了黑河出口第一道渠,并命名为龙首渠,此地便被称为龙渠。
龙渠乡位于甘州区西南部,东邻和平,西连黑河沿岸,南靠祁连山脚下,北接小满乡;东西横跨长度11150米,南北横跨宽度6650米;现在土地总面积69577.3亩,其中耕地22042.5亩,海拔高度在1600-1800米之间,全乡辖有12个行政村,69个生产合作社,11263人,人均耕地面积1.97亩。
种植业方面
2004年粮经草三元结构比例调整为14:79:7,全乡种植面积28442亩(含荒地6400亩),种植粮食面积400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442亩,其中落实制种玉米面积19408亩;种植蔬菜388亩,蕃茄90亩(水源村、木笼坝村);种植食用葵2066亩,甜菜400亩,脱毒洋
202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龙渠乡2012—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西武当瓷窑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龙首村南约9千米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8°44′00.7″,东经100°11′55.3″,海拔2250米。测点位于标志碑前1米处,测点地形为平地。西武当
1949年张掖县建立龙首区,龙渠乡为龙首区一乡。
1958年成立龙渠公社。
1962年建立大满工委,辖龙渠公社。
1964年大满工委撤销,龙渠公社归张掖县直辖,1967年更名为上游公社,1970年恢复龙渠公社,1983年改为龙渠乡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有牛家湾、闸湾、明家湾三湾而得名。原名牛家湾、闸湾、明家湾。1949年解放后归龙首区管辖,1958年归龙渠公社管辖,1967年上游公社成立时建立红…[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水利设施简陋,农民用木板做成笼子,里面装上石头,在黑河里拦坝引水灌溉,称为木笼坝。…[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龙首,龙头的意思,公元1547年巡抚杨博造龙首渠,由此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本地有一寺庙名为下堡寺,群众就称呼此地为下堡。…[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洞子渠(现龙洞渠)第一闸口。解放前本地因距洞子渠近,就以洞子渠作为本地地名,1949年解放后归龙首区管辖,1958年归龙渠公社管辖,1967年上游公…[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黑河上游,水的源头之意。解放前人称新龙,1949年解放后归龙首区管辖,1958年归龙渠公社管辖,为龙渠公社上游大队。1967年上游公社成立时改为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本地有庙,名为敦远庙。解放前称为墩远庙,1949年解放后归龙首区管辖,1958年归龙渠公社管辖,1967年上游公社成立时成立先锋大队,1984年…[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解放前有一寺庙,名为保安寺,后偶来寺庙被拆,既保平安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取得解放新胜利,故取名新胜。解放前名为永胜,1949年解放后归龙首区管辖,1958年归龙渠公社管辖,1967年上游公社成立时与白城村合为白城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什八名村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公元前一位将军在北伐战争中从天黑打到天亮,为了保住战斗阵地,统率全军在此修筑一个城,起名白城子。…[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地原来有三个庙,庙很高,故起名高庙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