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骆驼城镇 | 隶属:高台县 |
行政代码:620724105 | 代码前6位:620724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6 | 邮政编码:734000 |
车牌代码:甘G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9318人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北凉古都、汉唐重镇骆驼城古遗址得名。“骆驼城”是1600年前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国的发祥地,唐置建康郡,是古时西通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要地。明初,已化为“龙荒沙漠之区”,遍野荒草,成为骆驼客放牧的天然牧场,久而久之,便称其为骆驼城。
沮渠蒙逊(386—433年),临松(治今甘肃张掖南)卢水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建立者,军事统帅。 沮渠蒙逊的祖先世为匈奴左沮渠,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少数民族,却博览史书,还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雄杰有英略,滑稽…… 沮渠蒙逊详细信息++
骆驼城乡位于高台县城西南20公里处,东临南华镇成号村,南接312国道线,西止古骆驼城遗址墓葬群,北连柔远渠,总面积20万亩,可开发利用的荒地资源8万亩,辖区内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海拔1362—1596米,土层厚2—6米,无霜期149天,年降雨量79毫米,年均气温7.6℃,日照3188小时,土质为壤质灰棕漠土,南接荒漠戈壁,东西北三面邻靠绿洲,非常适合各种作物的生长。
全乡辖13个村92个合作社2603户,10300人,可耕熟地27979亩。骆驼城是新开发的移民乡,过去,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陆续进行了移民
2024年9月,骆驼城镇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4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骆驼城镇2010—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1964年成立骆驼城乡,2024年撤乡并镇一直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居民点东边大桥下有一眼泉,泉水流至的地方都成为碱滩,因此得名“碱泉子”,村委会位于碱泉子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通向梧桐泉的必经之路,有梧桐泉寺庙、梧桐泉车站,故命名为梧桐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居住新坝镇的居民迁居本地,寓意为新坝迁居此处的群众联合起来发展生产,故命名为新联村,村委会位于新联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村民早年由高台县新坝镇红沙河村搬迁而来,取“红”字和“新”字结合,故命名为红新村,因村委会位于红新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群众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命名目的让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奋进,因此命名为团结村,村委会位于团结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十六国时,前凉国王张骏曾在骆驼城设置建康郡,境内有北凉古都、汉唐重镇骆驼城古遗址,1975年巷道乡、新坝红崖子、临夏、青海和定西约520人迁入巷道农…[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高台县骆驼城镇永胜村委会建立初期,农民收入相对较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故取名永胜村,寓意“永远胜利”。…[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是新开发区,移民村,成立时较建康村、永胜村迟一些,在乡党委的建议下起名前进村,意在向前进,迎头赶上其他村发展水平,因村委会位于前进村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其前身为县园艺站品种园,品种园前身是畜牧站红豆草基地,因大面积种植果树,1992年划入骆驼城镇政府,起名果树村,因村委会位于果树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村民早年由定西市搬迁而来,取新搬迁而来村民之意,故命名为新民村,因村委会位于新民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属于骆驼城镇行政区域范围,居民大部分从新坝镇迁居而来,是新开发区,故命名新建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村民早年由高台县红崖子乡搬迁而来,因距之高台县骆驼城古遗址邻近,故命名为骆驼城村。“骆驼城”是1600年前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国的发祥地,唐置建康郡,…[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村民早年由定西市搬迁而来,因地处骆驼城镇西南,并且开发时为荒滩,故命名为西滩村村民委员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