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鼎新镇 | 隶属:金塔县 |
行政代码:620921101 | 代码前6位:6209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车牌代码:甘F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5982人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鼎新镇以毛目城、双树墩和天仓堡三座古建筑呈“耳足鼎立”之势,取革古鼎新立意而得名。
鼎新镇辖11个村,58个村民小组,1个街委会,农村人口13121人,3370户, 43149亩耕地.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到2.2亿元,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1.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8元。
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全局,突出项目建设、基础建设、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四大重点,不断推进产业化,加快发展工业化,提升带动城镇化,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环境整治村、旧村改造村、新村建设村、小康示范村"标准,制定了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先后建成了市级小康住宅示范点7个,198户,县级小康住宅示范240户,完成旧宅改造2个村,全面实施了"一池
2024年7月,鼎新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2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鼎新镇2012—2024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毛目城,屯田县丞(又称高台分县),治毛目城(今鼎新镇友好村)。
民国二年(1913年),改高台分县为毛目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鼎新县和平解放。
1956年3月,鼎新县并入金塔县,设立金塔县进化乡。
1958年,进化乡改为鼎新公社。
1983年,鼎新公社改乡。
1985年,鼎新乡改镇。
1996年,改为县级建制镇。
2004年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鼎新县将上元乡改为上元大队。1961年分为天字号、宇字号、上元三个大队,1966年分为盈东大队,1972年恢复上元大队,1983年3月金塔…[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上洪号、下洪号两个初级社。1961年分为西湾、洪号两个大队,1966年改为胜利大队,1972年恢复洪号大队,1983年3月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取名,因村子位于鼎新镇西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向前进,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化。…[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西和初级社东明一、二、三联社,1961年分为头分、东明两个大队,1966年改为东风大队,1972年恢复头分大队,1983年3…[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东方的太阳照耀在村子里无限光明,也含有鼎新“东面的一颗明珠”向着东方迎接光明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民村,原名张字号,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新中国的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取名,寓意为村民们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依据文物故遗址“上夹墩”、“下夹墩”组建为夹墩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在汉代军民屯田时,这里是荒漠、草滩,周围没有参照物,只有两棵榆树,人们就习惯的称其为“双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