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芦镇 | 隶属:靖远县 |
行政代码:620421107 | 代码前6位:6204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43 | 邮政编码:730900 |
车牌代码:甘D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8万人 |
人口密度:约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9个行政村 |
大芦镇因昔日为靖远通向会宁的一条大路,后因生长芦苇,易路为芦,故取名大芦。
大芦乡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南部,东接高湾乡,西接若笠乡,南于会宁县搭界,北与乌兰镇毗邻,俗称靖远南川。全乡总面积375平方公里,辖9村56社4118户21427人。
大芦乡
明成化年间,人们居住在白茨沟内,沟内长满芦苇,称大芦。大芦乡交通便捷,靖天公路横穿南北,村村通公路,通电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
解放前设大芦乡公所,解放后成立区公所,1958年成立大芦乡人民公社管委会,1983年7月至今,称大芦乡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
笔直宽敞的街道
乡政府设立在大芦村中心。中砂沟村在乡东10公里,刘沟村在乡西5公里,大塬村在乡西南10公里,野糜村在乡东北1
2024年2月,大芦镇被命名为2024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11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大芦镇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文化旅游:
黑城子古城遗址位于靖远县大芦镇黑城子村西北1公里。是一处大型土筑军防城堡。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72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约0.14米,墙残高2-
民国元年(1912年)后,设大芦乡公所。
1949年后,设一区区公所。
1958年,成立大芦公社。
1963年,又成立大芦区公所。
1968年,恢复大芦公社。
1983年,改为大芦乡。
2024年8月,大芦乡撤乡建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以前满山遍野生长着野糜子,由此得名野糜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常氏较多而得名。1981年成立常塬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人口周姓较多而得名。1981年成立周湾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起名刘家大塬,后简称大塬。1981年成立大塬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刘姓人口居多而得名。1981年成立刘沟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沟内砂石较大,故名。1981年成立中砂沟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种植芦草较多而得名。1981年成立大芦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村口而得名。1981年成立庄口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种植芦草而得名。1981年成立小芦村民委员会延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