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金洞乡 | 隶属:两当县 |
行政代码:621228212 | 代码前6位:621228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3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286人 |
人口密度:约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8个行政村 |
金洞乡因境内金洞山而得名。
两当县辖乡。1949年设城郊乡,1958年并入城关公社,1984年设金洞乡。位于县境中部,两当河东岸,县城周围。面积131平方公里,人口0.1万。316国道穿境。辖新潮、袁家沟、立渠、桦林、庙坪、贯沟、五一、大滩、李家、贺家、大史、田坝子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金矿。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豆类,兼产核桃、苹果、生漆、木材等。
民国元年(1912年),金洞乡境域分属川堡、尖山堡和史家堡;民国十五年(1926年)至民国二十三年(1943年),境域分属广香镇、吴郁乡和龙潭乡。
1950年7月至1952年7月15日,广香区改称第一区,境域属之。
1958年8月,境域属徽成县两当区两当公社。
1963年2月,境域属城关公社。
1983年,公社改乡镇,境域属城关镇。
1984年2月,析设金洞乡。
2005年12月,太阳乡并入金洞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大跃进时修建红旗渠而得名。1984年前为立渠大队,1984年成立金洞乡立渠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象征着欣欣向荣,所以命名为“新潮”。以前叫新潮大队,1984年后属于金洞乡管辖,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理坏境和地形地貌,故此命名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此地建有一座古庙,年代久远,地势平坦,故此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村内老人讲述,村子一直沿用此名。1984年后属于金洞乡下辖的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村子地处大山深处,处于大山当中,故此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地势比较平坦,水资源丰富,且面积很大,故此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家村是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金洞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曾有一个姓贺的大户,和一个地形一条沟,所以命名为贺家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大庄组和史家庄两个自然村的名字合成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田坝村是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金洞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附近有一片桦林,故此命名。一九八一年四月前为桦林大队,一九八一年四月设立金洞乡人民政府,改为桦林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火神庙村因火神庙而得名。解放后,1984年火神庙建成,故名为火神庙村。并设立火神庙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金洞乡,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宋时期建造太阳寺庙而得名。因太阳村自古是茶马古道,两当到天水的战备公路横穿而过,交通便利,2005年前隶属太阳乡,2005年后撤乡并镇后隶属到金洞乡…[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83年体制改革由上任湾大队变更为任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前川村,自古是商旅北进天水南下川、陕的必经之地,当地盛产药材党参,当地人称党参为前党,又因居民沿河川定居,延绵10余公里形成一道川谷地带,故起名前川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地势平坦,杨姓居多而得名杨坪。1953年成立杨坪大队,1983年成立杨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就已有此名,寺合和周坪两条河流交汇于一处,因而得名寺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