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星火乡 | 隶属:灵台县 |
行政代码:620822206 | 代码前6位:62082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3 | 邮政编码:744000 |
车牌代码:甘L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6348人 |
人口密度:约6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星火”名称的由来是1961年成立公社时因其驻地于“火星庙”而得名。可能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古遗迹命名有封建之嫌,便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命名为“星火”,即延续了历史,也有时代性。
星火乡位于灵台县中部,地处达溪河与涧河的分水岭地带,地势自西向东倾斜,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1400米之间,全年无霜期1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75.6毫米,年日照时数2445小时。全乡共辖13个行政村、89个合作社,2799户、11120口人,其中回族22户、113人。乡党委下设15个党支部(农村党支部11个),党员总数513名(女党员61名)。
止2004年底,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3835万元,财政收入完成51.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元,全乡建成了6000亩制种、8000亩牧草、1100亩林木种苗、21258亩果园和10
2024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星火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解放前分属百里、新集乡;解放后分属百里、新集两区;1956年归新集区;1957年撤区并乡时设三联乡;1958年分属百里、新集两公社;1961年成立星火公社(驻火星庙);1972年社址西迁至程家塬;1983年人民公社改乡时设星火乡。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星火乡西部而得名。解放初归蔡家塬乡,合作化时仍之;1957年归三联乡,公社化时归蔡家塬生产大队;1962年设西村生产大队;1983年撤生产大队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旧时人们由低屲地带,搬到塬上居住而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塬面,旧时曾有姓蔡的人家居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唐将郭子仪抵抗吐蕃军队时吃了败仗,后采纳了盐州刺史李国臣的建议,亲自引兵快速夺取秦原(今上良),然后,一路高举旌旗敲着锣鼓向西进军,壮大声势,攻下…[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老户周家,指附近周姓人的老家。新中国成立后属蔡家塬乡,1957年属三联乡,人民公社化时属玉皇庙大队、百里公社;1962年设老户生产大队,属星火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住户多姓王而得名。解放初期归蔡家塬乡,人民公社化时属玉皇庙大队,归百里公社;1962年设王家庄大队,属星火公社;1983年撤生产大队设王家庄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古时姓罗的人居住在塬边缓坡地带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初因程姓人家在塬面居多,故名。新中国成立后属火星庙乡,1957年属三联乡,人民公社化时设庙前和程家塬中队,属百里公社玉皇庙大队;1962年设庙前和程…[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原名火星庙,后因引用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改为星火。…[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位于火星庙以东一狭窄塬面上,故名。解放初归火星庙乡,合作化时仍之,1957年归三联乡,公社化时归小塬大队,1962年设东岭生产大队,1983年撤生产…[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原村是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星火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