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太白梁乡 | 隶属:庆城县 |
行政代码:621021203 | 代码前6位:6210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4 | 邮政编码:745000 |
车牌代码:甘M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0.0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242人 |
人口密度:约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因境内有条山梁贯穿南北,梁头有太白庙,故名太白梁,乡因梁名。
此地有条山梁贯穿南北,梁头有一太白庙,故取名太白梁。
太白梁乡位于庆阳市西部,属全区14个特困乡镇之一。境内山梁绵延,沟壑纵横,大小黑河贯穿南北,309国道环县而过,境内林草盖帽,梯田缠腰。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6267人,土地面积120。06平方公里,粮田面积3。25万亩。
经济作物发展的主导思想是:区域开发,形成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河西四村种豆养羊,河南三村主攻产粮,一道梁上重点养牛的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畜牧、油豆、杏林三大支柱产业逐步壮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日新月异。
2024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太白梁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1949年10月,设巴家山乡,驻巴家山。
1953年10月,设立冰淋岔乡,驻曹湾。
1958年4月,巴家山乡并入冰淋岔乡。
同年9月,冰淋岔、二合渠、土桥3乡合并成立土桥公社,驻南庄塬。
1962年2月,从土桥公社析置冰淋岔公社,同时析置太白梁公社。
1965年2月,冰淋岔公社并入太白梁公社。
1968年3月,所辖赵家川大队划归镇原县新集公社。
1980年5月,析置冰淋岔公社。
1983年12月,太白梁公社改乡。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为山区,山上建有无量祖师庙而得名。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称无量山大队。1983年12月,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改称无量山村民委员会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纯为山区,早年有一王姓地主居住在一条贯穿南北的沟壑,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纯属山区,早年只有八家人居住在半山腰中,人们习惯将此山称为八家山,后因境内大黑河流入巴家咀水库,又改为巴家山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年有一个商贩在此地开了一家商铺,起名中合铺,取中庸合作之义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贾姓人居多,地处山区而得名。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时称贾山大队。1983年12月,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改称贾山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纯属山区,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且山体海拔较高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老年人说,很早以前此地居住李姓人家,家中兄弟几人都很讲义气,因而得名重义,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重义改为众义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属于黄土地貌中的“塬”,清朝末年有大批“吕”姓人士在此居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此地有一户吕姓人家有三处庄院,其中一处坐落于山上的老庄,久而久之,人们就称此地为山庄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为山区,境内山峦起伏,梁峁交错,岔路较多,早年曾居住一吴姓人家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山上有座庙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早年有一户姓梁人在一棵古老的大柳树旁修庄定居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关于冰淋岔地名来历的说法与李自成有关。明朝末年,李自成招兵买马路过现在的冰淋岔村,此地山大沟深,野草丛生,树木茂密,真是发展义军的天赐宝地。晚上,李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