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力镇 | 隶属:武山县 |
行政代码:620524105 | 代码前6位:620524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8 | 邮政编码:741000 |
车牌代码:甘E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4.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28万人 |
人口密度:约1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8个行政村 |
相传古代战争中,将军带兵至此地,战马困乏难行,遂宿营将养,称此地马力薄而得名,后简称马力。
马力镇位于武山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与漳县接壤,地域面积204.67平方公里。是全县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全镇现辖34个村委会,4.06万人。耕地面积为6.69万亩,其中川地8320亩。镇内交通便利,武漳、滩马公路贯穿全境,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教科卫生、通讯等事业发达,全镇有完全高中一所,附中二所,完全小学25所,幼儿园4所。水电站两处,移运通讯网络覆盖全镇,80%的村已通电话。镇区商贸流通发达。气候温润,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龙川河、榜沙河流经全镇14个村,所形成的河谷川地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之地。北顺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产品供应兰州、汉中等地,棚均收入800
2024年3月,马力镇被授予甘肃省第十六批省级文明村镇称号。
文化旅游:
木梯寺石窟位于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南35公里的石渭山。该寺依山建造,石窟开凿在离地面千余尺的半山腰上,三面为悬崖绝壁,仅北侧设铁山门一处可通寺内。原于绝壁处置木梯,供人们攀登入寺,故名木梯寺。
付家门遗址位于武山县马力镇付家门村南100米。是一处多种文化共存的大型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2米,暴露有白灰居住面、灰坑和墓葬。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网纹、弧线纹、圆
明清时,属宁远县晋平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武山县第四区(鸳鸯),设马力镇。
1949年,成立马力区。
1953年10月,属第六区。
1955年11月,裁区并乡时,属县城区,设马力乡。
1958年4月,属新寺公社,设马力管理区;9月,划归卫星公社。
1962年1月,属马力区,设马力、袁河、北顺、榜沙、木梯5公社。
1965年,撤区并社,袁河、北顺、榜沙、木梯,公社并入马力公社。
1980年8月,设马力、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相传古代战争中,将军带兵至此地,战马困乏难行,遂宿营将养,称此地马力薄而得名,后简称马力。…[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杨坪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马力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民武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余寨社区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故名。1955年属木梯乡。1958年三县合一,隶属马力人民公社。1983年实行体制改革,改为王门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马力乡,2002年…[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付姓人氏聚居,故名。1958年4月属新寺公社,1962年6月属马力区木梯乡,1965年撤区并社,将马力、袁河、北顺、榜沙、木梯5公社并为马力公社,…[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石姓人氏聚居,且地势较高,故名。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83年12月改称石峰…[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苗姓人氏聚居,且村民期盼连年丰收,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柴姓人氏聚居,故名。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83年12月改称柴庄村,隶属马力…[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中最早为包姓人家选址居住,故而得名“包家柯寨”。后来顺北山建一水渠,取名北顺渠,将渠首的村庄“包家柯寨”改为北顺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王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沟,故名。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83年12月改称王沟…[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因发洪水,将禅殿寺的钟冲走,因而得名“淹钟村”。后书写成“远钟村”为谐音,再后改为远中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姚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峰嘴,故名。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65年8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黎姓人氏聚居,且村内有座堡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最早有杨姓人沟里生活故命村名杨家沟,且杨家沟在所有自然组建村的中心地带,在当时学校和办公场所在杨家沟故命村名杨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南面,且光照充足,故名。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65年8月撤区并社,属马力…[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旁有两个大场子,故而得名双场委员会。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65年8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朝时期曾叫磅沙镇,当时集市繁华。民国之时,众因村东有山唤“晋家崖”形像一面大榜,又其对山有“瓦窑嘴”,貌似贵人,取其贵人观榜之意,故更名榜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旁有一眼暖水泉,冬季热气腾腾,故名。1955年属滩歌区马力乡。1958年4月属卫星公社马力乡。1962年1月属马力区马力公社。1965年8月撤区并社…[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半山坡,故名。1949年属滩歌区区署马力镇,1950年6月属马力区马力镇,1955年3月属第六区马力镇。1958年属卫星公社马力乡,同年12月属…[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堡子村是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高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坡,故名。1949年属滩歌区区署马力镇,1950年6月属马力区马力镇,1955年3月属第六区马力镇。1958年属卫星公社马力乡…[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张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明朝年间,本村有兄弟二人,在此用木头修建房子,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袁姓人氏聚居,且地处河边,故名。1949年属滩歌区区署马力镇,1950年6月属马力区马力镇,1955年3月属第六区马力镇。1958年属卫星公社马力…[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石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年姓人氏聚居,且村内地势平坦,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以钟姓人氏聚居,且地处山坡,故名。1949年属滩歌区区署马力镇,1950年6月属马力区马力镇,1955年3月属第六区马力镇。1958年属卫星公社马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