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申都乡 | 隶属:岷县 |
行政代码:621126207 | 代码前6位:621126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2 | 邮政编码:743000 |
车牌代码:甘J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23.1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029人 |
人口密度:约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0个行政村 |
申都乡,相传唐代平西王晟,领兵平西羌,军中将官申都,作战负伤于宕昌石门村,辗转此地方后死亡,树牌纪念,故称申都。
岷县辖乡。1949年后设申都乡,1958年并入蒲麻公社,1961年分设申都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5公里。面积123.1平方公里,人口1万。茶(埠)马(坞)公路穿境。辖阳山、阴山、后家、大林、沙地、朱家、青土、马营口、龙泉沟、岔林、瓦结11个村委会。境内山岭重叠,申都河流经乡境北部。农业主产小麦、青稞、马铃薯、油菜,盛产当归。
2024年12月,甘肃省爱卫会命名申都乡为2025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申都乡:申都级,相传唐代平西王晟,领兵平西羌,军中将官申都,作战负伤于宕昌石门村,辗转此地方后死亡,树牌纪念,故称申都。
解放前属于大东乡所辖、解放后属闾井区申都乡,1954年划入蒲麻区,1958年属蒲麻公社,1961年与蒲麻分开,命名为申都公社,1982年更名为申都乡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时期,该村是个烧砖的窑厂,该村的土有为青色。故而起名为青土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清朝晚年遭受水灾,庄里住户大半被水冲走、剩余人员搬迁到木香树湾落脚,姓朱人氏由于水远,搬迁到河边。以此起名为朱家。…[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朝时期,北京池城人由于逃荒来此坐落。此处树木茂盛,地处三岔地带,故而起名岔林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申都乡,相传唐代平西王李晟,领兵平西羌,军中将官申都,作战负伤于宕昌石门村,辗转此地方后死亡,树牌纪念,故称申都。…[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朝建村时村中有一泉水突起白雾,呈现出一幅飞龙乘云的景象。故而起名龙泉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时期此地沙石中含有金子,以此起名为撒金村,解放前由于砂石中的金子已被开采完,只剩沙而无金,故而改名为沙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说,胡同一带为瓦窑,故而起名为瓦结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民国时期武山新寺人,由于逃难来此,此处地貌以大树林为主,卢家人以伐木为生,因此称为大林。…[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后姓居民居住于此山梁,固得此名。该村解放前属于大东乡所辖、解放后属闾井区申都乡,1954年划入蒲麻区,1958年属蒲麻公社后家大队,1961年为申都…[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有个骑兵的马营长在此练兵。此地为他的操练场,故而起名马营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