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同镇 | 隶属:永登县 |
行政代码:620121109 | 代码前6位:62012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1 | 邮政编码:730000 |
车牌代码:甘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85.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25万人 |
人口密度:约4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是由古地名大通演绎而来。
大同镇位于永登县城东南16公里处,庄浪河中游,总面积为28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69米,年均降水量290.2毫米,无霜期126天左右。辖13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44839亩、林地5046亩。人口25838人。200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46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20元。全镇土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天然的农林业种植区。
大同镇交通、通讯便利,水利、电力资源相当充足。利用优势,该镇先后建成保家湾大蒜、郭家墩蒜苗、泉水沟甘蓝、南北同陇椒、毛家沙沟西瓜、贾家场地膜洋芋等六大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成了全县规模最大的南北同千亩日光温室基地和“林海苗圃”等一批农
明代,为庄浪卫南大通堡。
清代,设平番县山口驿。
光绪时,陕甘总督左宗棠改为大通。
民国元年(1912年),为永登县大通乡。
1951年,成立永登县大同区。
1956年,撤区为大同乡。
1958年,成立大同公社。
1967年,更名永进公社。
1971年,复更名大同公社。
1983年,改大同乡。
2000年,改大同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姓人家最早居住此坪而得名王家坪,王家坪又按方位分为东坪、西坪。…[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名称来历已久。以多居郭姓人家,古时在此筑有烽火墩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同村以街中心为界,分南同、北同两村,以地处街北面而得名北同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地地处国道南面有地处大同镇故而得名南同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泉水沟以沟内有清泉水长流而故名。解放前属枝阳镇南同保辖,1951年为大同区南同乡泉水沟行政村,1956年为大同高级社辖,1958年大同公社泉水沟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为凉州府平番县枝阳镇,解放后为武威专区永登县高岑公社,高岑大队1965年为大同公社,1971年更名为高岑。1983年进行公社改革建立建立乡镇体质…[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一小山,多居安姓人家而得名。解放前属红城镇高岑保管辖,1951年为大同区高岑乡安家山行政村,1956年属高岑高级社管辖,1958年为大同公社高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2年6月10日,因青寺村人口多,地域大,不便管理,分出本村,命名为新农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为红城镇青溪堡,1951年为大同区青溪乡青溪行政村,1956年成立青寺高级社,1958年为大同公社青寺大队,1967年改名战斗大队,1971年恢…[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以最早居住“贾”、“常”两姓而得名为“贾常”,后来演化为贾家场,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解放前属红城镇石咀保管辖,1951年为大同区石咀乡,1956年成立保家湾高级社,1958年为大同公社保家湾大队,1967年改名红卫大队,1971年恢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之前为德马沟,后由于此地道路险峻崎岖,当时以马车为代步工具经常发生马车跌落事故人们便将此地称为跌马沟。…[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势较平村居民点分散程长条状,而得名。此地原名为驼峰沟,属高岑驿管辖地,自1978年包产到户开始,安山、新农村、泉水沟、高岑部分村民移居此地定居后,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