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赤金镇 | 隶属:玉门市 |
行政代码:620981102 | 代码前6位:620981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7 | 邮政编码:735000 |
车牌代码:甘F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01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7449人 |
人口密度:约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8个行政村 |
赤金镇因史载“金山在其东,出金”;“金”“斤谐音,色赤,故为赤金。
赤金镇原名赤金堡,座落在层峦叠嶂的赤金峡和水足草丰的赤金湖之间,南望祁连雪山,北临走廊平原,左肩红山白塔,右连丝绸古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铁人”王进喜就出生在这里。据史料记载,赤金堡最早在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即为酒泉郡玉门县地,沿革至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设赤金所,解放后历设赤金人民公社、赤金乡,1985年撤乡建镇。赤金一名的由来,传说跟康熙帝有关,相传,康熙西征准葛尔后,途经赤金准备回朝,看到当年曾为玉门县地的城池已面目全非,只留些残垣颓壁,不由十分伤感,偶拣得一块血红色的赤金。约模有一斤重,正面还刻着四个篆字“固若金汤”,下面两个小字是“赤
2024年1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赤金镇为2024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4年7月,农业部认定赤金镇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沁馨韭菜)。
2024年7月,农业部认定赤金镇为第三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沁馨韭菜)。
西汉时期,置玉门县。
唐代时期,置玉门军。
明代时期,置赤斤(金)蒙古所,后升为卫。
清代时期,为赤金卫,玉门县,治今玉门镇。
民国四年(1915年),为赤金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第二区(今赤金镇、清泉乡),辖7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设赤金乡惠民2区,赤金区辖景泉、新民、赤峡、津卫、建设、和平6乡。
1956年10月,撤区并乡,景泉乡并入新民乡,津卫乡并入赤峡乡,和平乡并入建设乡。
195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纪念“铁人”王进喜,故名。…[详细]
铁人村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距镇区7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现辖5个村民小组595户2376人,耕地面积6063亩。形成已温室韭菜种植为主,养殖业为辅,…[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代在此地驻军屯田,后交由百姓耕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即地处赤金镇辖区东端,此地有大面积草滩,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民群众发展新兴产业,生活美好幸福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天津卫和赤峡村合并后,管理范围内有赤金峡旅游风景区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即希望村民群众生活幸福安康之意,故名。解放后历设赤金人民公社、赤金乡,后撤乡建镇。解放后玉门县成立村级生产大队,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原新光村和新民村合后各取一字合并而成,希望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充满幸福和快乐之意。…[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西村子,因湖泊湿地较多,因而改名为西湖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