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

>
地名:白蕉镇隶属斗门区
行政代码:440403106代码前6位:440403
行政区域:广东省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长途区号:0756 邮政编码:519000
车牌代码:粤C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84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5.05万人
人口密度:818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5个社区、33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200多年前,白蕉一带还是茫茫一片水,无舟渡海,最早住民林氏抱山蕉树漂流到白石公山定居,故以“白蕉”冠名。

荣誉排行: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白蕉镇位列第725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国镇域经济500强榜单发布,白蕉镇位列第402名。

2024年10月,2024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发布,白蕉镇位列第716位。

2024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白蕉镇(海鲈)榜上有名。

2024年4月,2024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镇创建单位名单出炉,白蕉镇在列。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白蕉镇上榜。

2024年10月,白蕉镇上榜2024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244位。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白蕉镇榜上有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白蕉镇人口数量为15.05万人,位列斗门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查看更多白蕉镇荣誉与相关排名>>

基本介绍:

白蕉镇位于斗门区东部和东北部,面积184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高新科技工业园和1个工业开发区,总人口12.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88万人,流动人口3.34万人。

白蕉镇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是斗门区通往广州、珠海市区的“门户”,镇内有斗门港以及粤西沿海高速公路和江珠高速公路出口,并且地域广阔,土地资源、水资源充裕,江河岸线长。近年来,全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2006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75亿元,比增22%,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比增11%;实际利用内联资金6200万元,比增33%;外贸出口2.22亿美元,比增15%。农业产值为13.5亿元,比增为1

+查看详细白蕉镇概况>>

文化旅游:

灯笼沙水乡

珠海灯笼沙水乡灯笼沙位于珠海市西部地区。这里世世代代以出海打鱼为生,被称之为水上人家或渔民,又称之为“疍家人”,水上“疍家”人靠水边而居,一河两岸的水乡特色形成其独有的建筑文化,灯笼沙原生态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桅夹村。石刻凿刻在一块花岗岩上,立面宽2.15米、高2.7米,凿刻部份呈T字形,正面阳刻文字“大王宫”、“工丈”以及带刻度的竖长条棱共1.94米,刻度

历史沿革:

宋代以前,属新会县潮居里。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后,白蕉为黄洋山附近岛屿时归香山县(现中山市)管辖。

明清时代,白蕉属香山县黄粱都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蕉被划为中山县第八区嘉禾乡。

2002年,白蕉镇与原六乡镇合并成为新的白蕉镇。

南山村镇南楼
白蕉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89年7月称斗门县白蕉镇居民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斗门区白蕉镇白蕉社区居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六乡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六乡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城东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城东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虹桥社区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虹桥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榕益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4)属香山县黄梁都,民国时期属中山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58年,属中山县白蕉人民公社,1965年属…[详细]

黄家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新中国成立后称黄家庄村,属中山县白蕉乡。1965年改称黄家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黄家乡;1986年改称黄家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新沙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新沙村在清代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1年)属香山县第八区。民国时期,属中山县第八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58年,称新三大队属中山…[详细]

新二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5年称新二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称新二乡,属白蕉区;1986年改称新二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新环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新环乡,属中山县第九区。1961年称新环公社。属中山县白蕉区。1965年改称新环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新环乡…[详细]

南环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立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南环队,属斗门县白蕉公社新环大队。1984年称南环乡,属白蕉区公所;1986年改称南环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泗喜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7年)立村,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属香山县第八区。民国时期,属中山县第八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仍属中山县第…[详细]

东围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立村,民国时期及解放后称东围村,属中山县白蕉乡。1965年改称东围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东围乡。19…[详细]

白石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立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白石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大托乡。1966年称白石大队,属斗门县白蕉公社;1984年改称白石乡;…[详细]

大托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大托乡,属中山县第八区。1965年改称大托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大托乡;1986年改称大托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灯一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灯一大队,属中山县白蕉区桅灯公社。1965年称灯一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灯笼大队管辖。1984年改称灯一乡,属白蕉公社;1986…[详细]

灯笼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灯笼村,属中山县白蕉乡。1965年称灯笼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灯笼乡;1986年改称灯笼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灯三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灯三大队,属中山县白蕉区桅灯公社。1965年称灯三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灯三乡,属白蕉公社;1986年改称灯…[详细]

桅夹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立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桅夹沙村,属中山县第八区白蕉乡。1965年称桅夹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桅…[详细]

昭信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12)立村,新中国成立后称昭信乡,属白蕉区公所。1986年称昭信村委会,属白蕉镇,并沿用此名至今。…[详细]

东湖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6年围垦成田。1977年白蕉公社在此办农场,称白蕉公社农场。1984年农场停办,改为乡一级行政单位,称东湖乡,属白蕉区公所;1986年改称东湖村…[详细]

成裕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民国时期,属中山县第八区嘉和乡白蕉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白蕉乡。1958年8月,属中山县白蕉人民公社。1965年7月19日,经国务院…[详细]

赖家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康熙年间立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赖家村,属中山县第八区白蕉乡。1965年称赖家大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赖家乡;1986年改称…[详细]

白蕉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康熙年间立村,新中国成立前后称白蕉乡,属中山县第八区。1958年称白蕉大队,归斗门县属白蕉公社管辖;1984年改称白蕉乡,1986年改称白蕉村委会…[详细]

东岸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3年属向阳大队第六生产队,1975年1月划分为东岸大队。1975年至1986年6月因城区一河两岸建设,划归井岸镇府管理,1986年7月改称东岸村…[详细]

沙石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2005年由原沙栏、石门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称沙石村委会,属白蕉镇,并沿用此名至今。…[详细]

小托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道光年间立村,立村前名孖流环,立村后名小托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小托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六乡乡。1965年改称小托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六乡大队管…[详细]

冲口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道光年间立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小托冲口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六乡乡。1965年改称小托队,归斗门县白蕉公社六乡大队管辖;1966年改称冲口大队,…[详细]

八顷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65年7月斗门建县,称八顷大队,属斗门县六乡镇人民公社。1983年属珠海市斗门县六乡镇,2001年属珠海市斗门…[详细]

办冲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代年间属香山县黄梁都,民国时期属香山县第八区,1949年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65年属斗门县六乡公社湴涌大队,2001年属斗门区白蕉镇办冲行政村至今…[详细]

月坑村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立村,解放后称月坑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六乡。1965年称月坑大队,属斗门县六乡公社;1984年称改月坑乡;1986年改称月坑村…[详细]

盖山村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康熙年间立村,民国时期及新中国成立初称盖山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六乡乡。1965年称盖山队,归斗门县六乡公社管辖。1984年称盖山乡,属六乡区公所。1…[详细]

鳘鱼沙村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鳘鱼沙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六乡乡。1965年称鳘鱼沙大队,属斗门县六乡公社;1984年称鳘鱼沙乡,属六乡区公所;1986…[详细]

虾山村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康熙年间立村,初叫大环村,后改称螟虾头村,简称虾山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虾山村,属中山县第八区六乡乡。1965年称虾山大队,归斗门县六乡公社管…[详细]

南澳村

南澳村彰显“一山一河两涌三田”的自然格局,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村庄。 南澳村已建成“一河两岸”旅游观光区、晒谷场、百竹园、樱花园…[详细]

孖湾村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2年)立村属香山黄梁都。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中山县第八区。1965年斗门建县属六乡公社,改称孖湾大队。1984年称孖湾…[详细]

丰洲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禾丰、竹洲、泗益、布洲村属新会县睦洲,民国时期属新会县睦洲乡,1958年属睦洲公社,1960年属西安公社,1965年属斗门县六乡公社。2005年…[详细]

新马墩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马墩村,属新会县第九区竹银乡。1965年称马墩大队,属斗门县西安公社。1984年称马墩乡,属六乡区。1986年称马墩村委会,属六…[详细]

白蕉工业开发区社区

区划代码:~4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白蕉工业开发区社区是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白蕉镇特产

白蕉海鲈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地标产品。“白蕉海鲈”鱼品种为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隶属于鲈形目,鮨科,花鲈属。古代诗人范仲淹曾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


以下地名与白蕉镇面积相当:
到白蕉镇必去著名景点

白蕉镇相关名人

白蕉镇特产与美食
白蕉镇民俗文化
斗门区行政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