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潭头镇 | 隶属:高州市 |
行政代码:440981116 | 代码前6位:4409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668 | 邮政编码:525000 |
车牌代码:粤K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6.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29万人 |
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4个行政村 |
潭头镇因丹彰河下游在深龙地拐弯向洋大塘桐时,形成一大深潭,深潭上方有潭头村,镇以村名。
2024年1月,潭头镇被命名为2025年度广东省卫生城镇。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潭头镇人口数量为3.29万人,位列高州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0位。
潭头镇地处高州市西北部,是一个边远的山区老区,与信宜市镇隆镇接壤,总面积为76.3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该镇交通十分便利,纵贯南北的207国道和横穿东西的县道潭丹公路贯穿全境,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近年来,该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走发展“三高”农业之路,全镇有优质木本水果4万亩,鱼塘4000亩,香蕉5000亩,建立了粮食、甜玉米、荔枝、龙眼、淡水养殖等五大商品生产基地。乡镇工业发展加快。造纸、建筑建材、滑石矿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已形成规模和发展优势。年产值超千万元的有4家。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毗邻信宜镇隆镇(信宜市旧县城)、红旗农场,人口密集,农贸市场、酒
明、清时,属高州府茂名县德兰、潭头、德新地。
清末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茂名县十四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53年,依旧称十四区。
1957年,改称潭头乡。
1961年,由原镇隆、南塘、木头塘三个乡划分出来的潭头、北兰、凤坡、大垌(现五村)、丹彰5个生产大队成立潭头公社。
1961年下半年,又分为潭头、大地2个公社。
1963年,重新合并称潭头公社。
1983年,潭头公社改区。
1986年12月,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位于潭头镇人民政府旁边,故而得名。1953年属茂名县十四区,1957年属潭头乡,1961年属潭头公社,1983年属潭头区,1986年11月28日撤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地过去在西面的河道中有个深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处于鉴江上游西畔岸的一块缺水的旱坡地上,原得名干坡。后美称乾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座落在山的脚下,故取名山脚。1961年公社化后成立大队,1983年改为山脚乡,1986年改为山脚农村管理区,1999年改称为山脚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过去是长满姑稔木的山坡地,原名姑稔坡,因“姑”与“孤”同音,属贬义,曾改称“高稔坡”解放后,按村民的美好祝愿改称“吉堆坡”,意为吉利成堆得地方。…[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曾有六同村,该村委座落于此,故名。自1983年改为六同乡,1986年改为六同农村管理区,1999年命名为六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村过去种有很多根竹,成了一个大竹园,邻近的人便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根竹园,这里的村庄叫根竹园村。…[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垭村是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潭头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在明清年间有彭氏,名德兰到此定居,故得名德兰,1949年解放后,改称北兰,分为上、下北兰。…[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处在一块形似飞凤的山坡上,而得名凤坡。…[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曾在村前的溪流面上架设一条水览引水灌溉村旁一片田垌,故名览垌,惯用简垌。…[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是由野猩颈、古胜塘、樟岸坡、竹土化口、坡尾五个小村组成一个村,故得名五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原是一个荒坡,曾叫“仁头坡”,由于“人头坡”兆头不好,1983年改为乡,1986年改为农村管理区,1999年后改为“仁厚坡”,而在“仁厚坡”对入居…[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清末民初乱世时,在一块坡墩上建筑一座防御楼堡,原名坡墩堡;后改称高登堡。1949年,解放后称高灯堡。…[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北侧有个龟形石山,故得名石龟。因村前有条小溪流过。后改称石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