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汝湖镇 | 隶属:惠城区 |
行政代码:441302100 | 代码前6位:441302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2 | 邮政编码:516000 |
车牌代码:粤L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73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5.97万人 |
人口密度:34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个社区、23个行政村 |
汝湖镇由旧称“七女湖”演化为今名。
2024年9月,2025年度全国千强镇名单揭晓,汝湖镇位列第994名。
2024年11月,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公布,汝湖镇入选。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镇名单发布,汝湖镇上榜。
2024年1月,广东省乡村振兴局确定汝湖镇为2024年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创建单位。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镇名单,汝湖镇榜上有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汝湖镇人口数量为5.97万人,位列惠城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位。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镇,汝湖镇榜上有名。
汝湖镇于2003年区划调整后由原汝湖镇、仍图镇合并而成。它位于东江中游西岸,辖属惠州市惠城区,总面积173平方公里,全镇人口52000人,是一座历史古镇,素有“东江商埠”美誉。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汝湖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内,距深圳70公里,距广州100公里。水陆交通非常便利,广惠高速公路从镇中心通过,并设有出入口,镇距惠州机场20公里,距深圳黄田国际机场80公里,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100公里,距惠州港60公里,机场、港口都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直通,车程均在30分钟或1小时内。东江四季通航,上达河源,下通广州、香港等地,镇内已建有一座500吨位的码头。
做为市区中心区重要组
民国十七年(1928年),称第三区。
1956年,划归第六区。
1958年,成立汝湖公社。
1975年4月,划入惠城区(时称惠州市)管辖。
1986年10月,撤区,建汝湖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2002年通过居民代表讨论,取“兴旺汝湖”的美好寓意,改名为兴湖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社区的居民原大多是渔民,由水上船只搬迁而来陆地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因位于原仍图镇地区,故名。1975年为博罗县仍图区,2003年3月划分到惠城区汝湖镇。…[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3,为特殊区域。
白鹭湖原名角洞水库,是在天然湖的基础上兴修水利后形成的库区。湖区每年都吸引大量候鸟前来越冬觅食,烟波淼淼中常有成群白鹭飞翔,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早年王、江、严、尹、李等姓氏先人先后来到岗头圩及新圩村民小组一带,定居东江边,并在新圩村民小组设立了学堂、圩市,后逐渐发展到松子岭、老早阳等村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百年前惠阳水口村人移此置居,立村时建有东雅宗祠,后人以“雅”与“亚”谐音,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800年前一对夫妇落居本村定居,死后他后代建一栋瓦房祠堂,书写对联上联“古风百忍”下联“仙境千秋”,然后取上联“古”下联“仙”,故名“古仙”。…[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围仔村原称新福围,早年杨、陈姓氏先人到此安居,接着刘姓祖先从福建到梅州兴宁下居,后辈迁移定居于此,房子座落在老房子周围,故更名为围仔。…[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房氏家谱》资料证实,房氏的先祖是(唐朝)唐太宗名相房玄龄之后,在600多年前,村内的老祖宗约在1395年邹氏携带两子房观义、房观明从东莞城仓前街迁…[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村原称为黄屋圆村,早年由福建和南雄迁来,均为黄姓,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围村有陈氏、张氏两大姓氏,据传早年祖宗是由福建沿江迁居到惠东大龄,当时大岭经常水灾,粮食失收,生活十分困难,无奈之下先人唯有沿江西下。来到此地,看到…[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下围村有陈氏、张氏两大姓氏,据传早年祖宗是由福建沿江迁居到惠东大龄,当时大岭经常水灾,粮食失收,生活十分困难,无奈之下先人唯有沿江西下。来到此地,看到…[详细]
大良村地处惠州东北部,汝湖镇东北部,四处环山,是一个人少山多的典型山村,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有1620人,480户人家,辖区面积5万亩,其中水田455…[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虾村前身名为霞村。据说在清朝中晚期有李姓人沿途放牧鸭群。有一天,放牧者赶着鸭群经过此地时,正好虹霞当头出现,鸭群突然驻足不前,任由放牧者如何驱赶都不愿…[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地处原仍图镇北部,故名。1951年在元兴围祠堂,成立仍北贫协,1952年下半年成立仍北小乡。1956年成立仍北村小社,分为:老乌石、元兴围小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族谱记载,约350年前,我村自杨村由一代集和公妣莫氏杨村生七子,莫氏移居村头带四子(子正),村尾(子盛),村尾青蒙地(子乐),分开四次定居,其中四…[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族谱记载,约350年前,我村自杨村由一代集和公妣莫氏杨村生七子,莫氏移居村头带四子(子正):村尾(子盛):村尾青蒙地(子乐):分开四次定居,其中四…[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落位于仍图尾偏北部,故名。20世纪50年代初期,上仍头村分为上下片初级社,1956年至1957年改村又分为上下片高级社,1958年上仍头村与仍北片…[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地理位置在原仍图镇中心,故名。1964年成立仍中大队;1967年改为仍中管理区;1969年改回仍中大队;1999年成立仍中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属仍图地区最南方位,又为新设立村落,故名南新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有一山头横在村前,故名。1946年博罗县,仍图成立村农会。1950年博罗县,第二区仍图乡划为五个小乡,横山头属仍南乡。1955年冬至56年第六区…[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东面临近东江,境内多为沙洲,故名。1950年属于汝湖乡,1958年属于仍图乡,1965年属于仍图公社,1995年属于仍图镇,并于同年改称沙洲尾村委会…[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地处原仍图镇西部,故名。1961年乡解体,改为大队,仍西、埔头、黄埔各自成立为大队,1970年7月称仍西管理区,1980年改为仍西村委会,198…[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查,三百年前林、苏、吴三姓氏先人来到埔头村一带。先祖从福建漳州迁入铁派都,因地处东江边,地势较低,居民多捕鱼为生,起名捕头,后演化为谐音的埔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黄埔原称黄塘埔。早年张、陈两姓氏先人赤到老屋小组一带,定居东江河北岸,因地外东江,水运便利,土地肥沃起名黄塘埔,后来简称为黄埔。…[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大岭头至今已有498年历史,属明朝正德十三年间,从河南迁移于博罗县泰美镇岑坑村,在十一世子旭秀公从岑坑定居于大岭头村。因境内有一山岭,村房建于山岭前头…[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原有一条小径两旁栽种满茶树,故名。50年代初,茶径村分东中西初级社:1955至1956年,茶径村分东中西高级社:1959年茶径村为中西营,其中包括…[详细]
李长天(1878~1973),名峄桐,号半日道人。博罗汝湖霞村(今属惠城区汝湖镇)人。著名画家。在伯父李星阁的指导下,勤学苦练,把伯父的书画艺术继承下来,从伯父学到的画雁、鹌鹑、雄鹰,有青出于蓝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