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神泉镇 | 隶属:惠来县 |
行政代码:445224107 | 代码前6位:445224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663 | 邮政编码:522000 |
车牌代码:粤V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15万人 |
人口密度:123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9个行政村 |
隋时,四面环海,乃一小岛,唐代岛上有人定居,村坐落神庙前,故称“神前”。后因泥沙冲积,岛与陆地相连,形成背山面海的地势。明洪武时,因海边有一淡水泉井,改称“神泉”。
2024年3月,神泉镇被命名为2024年广东省卫生乡镇。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神泉镇人口数量为7.15万人,位列惠来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
神泉镇属惠来县辖镇。在县境南部。镇区为小岛,唐代岛上已有人定居,村座落于神庙前,称神前。后岛与陆连。明洪武时因海边有一甘泉,改称神泉。镇政府驻地距惠城7.5公里。属沿海丘陵地带。面积58平方公里。1987年人口5.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万人。丘陵地及沿海沙滩3万多亩,已全面绿化。耕地1.87万亩,其中水田6077亩,主种稻、薯。山塘、水库14座,总库容7801立方米。海岸线长14公里,是惠来主要渔产区之一。有机动渔船860艘,动力共2.6万马力,年捕捞量1.8吨。工业以渔网、造船、水产口加工为主。有镇办工业7家,引进来料加工工业4家。县办国营工厂2家、二轻工业厂8家。镇内有盐场3个,盐
文化旅游:
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神泉镇澳角村西北。东至溪东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兵18名。炮台朝东,面临溟
海角甘泉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
1949年,为神泉区。
1952年5月,改为第六区。
1958年9月,改为红旗公社。
1961年,又改为神泉公社。
1983年,改为神泉区。
1986年,区改镇。
北门社区 在惠来县城南面7公里处。人口0.62万。以居委会设于神泉城北门而命名。范围:水上公社、西门头、西门直巷、司神路、上泉路。居民多从事工商…[详细]
南华社区 在惠来县城南面7.5公里处,神泉镇区西南部。人口0.84万。因居委会设于玉华塔南面,故称南华。范围:铺仔头至沙田,1-5号公路。主要街…[详细]
神农在惠来县城南面7.8公里处,神泉镇区西南侧。人口0.26万。1964年由神泉大队析为居民、农业、渔业3部分,称神泉农业大队,1986年设为神农村民…[详细]
澳角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9.8公里处,神泉港东南1公里的岬角地带。人口0.69万。宋代、蔡、许、蒋等姓居民在此定居,村落依山临海,系岬角地带,…[详细]
华家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10.5公里处,濒南海。全村887人。宋时已有渔民在此海边搭寮守渔船,后游、张等姓居民在伯公山坑下西面避风搭寮定居,称…[详细]
石盘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东南面9.1公里处。人口0.1万。明末,有罗、曾2姓居民在此定居,因村地平坦似盘,四周为黑色巨石,故名乌石盘,1965年简…[详细]
芦园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11.8公里处。由芦园、溪东港、东坑仔3个自然村组成,以村委会驻地命名。宋代已有渔民在此搭寮捕鱼。明万历年间(公元15…[详细]
溪东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偏东10.3公里处。人口0.24万。明末,谢姓居民到此创村,后有张、林、黄诸姓相继迁入,因村落在溪的东侧,故名溪东,溪…[详细]
桃美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偏东11.2公里处。人口0.12万。明初、篮、颜等姓居民到此创村、村落初在山顶,后逐渐移至山下,村前为黑色土壤,故名乌…[详细]
横山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东南7.6公里处,由横山、排埔、石湖3个自然村组成,以村委会驻地命名。宋明,吕、谢等姓居民在此定民,因村后是一条东西横贯的…[详细]
前湖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东南8.1公里处。人口0.18万。宋末,有邱、周2姓居民在此定居,后又有肖、高等姓居民到此聚居。因村三面高山,村前低洼湖,…[详细]
蔗埔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东南6.2公里处。由蔗埔、英四内、尖埔3年自然村组成,以村委会驻地命名。清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附近溪洋村吴姓居民…[详细]
赤山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东南5.8公里处,由新赤、老赤、石龟埔、拔仔围4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新赤村。新赤和老赤原统称赤山,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详细]
角林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东南3.8公里处。人口0.18万。宋代,杨姓村民创村,因周围林木荆藤茂密,丛簇互拥,当地土语谓之帕、篮,故称村名为杨帕篮,…[详细]
鳌头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4.5公里处。人口0.17万。元至元元年(公元1335年),曾任惠州县令的王鳌安从潮阳汤头村迁徙于此创村,据说村址选在…[详细]
文昌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5.9公里处。人口0.38万。明初,邓姓居民到今村北侧约300米处的后山头居住,不久,南移至今村址,并相继有余、林、周…[详细]
金东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南面7.1公里处。人口0.17万。原村建在龙江、盐岭、雷岭3河出神泉港之交汇处,古为沙洲,因周围遍生胶绽村(海底红树林),…[详细]
华埔行政村 在惠来县城西南7.5公里处。人口0.19万。宋时,蔡姓居民创村,明范例武十三年(分元1380年),陈姓一支迁此聚居。因村落在低洼的沙…[详细]
在惠来县城南面8.1公里处。神泉镇区西南侧。人口0.35万。1964年由神泉大队析为居民、农业、渔业3部分,称神泉渔业大队。1986年设为神渔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图田上村,因村民定居的北面有虾塘滩塗及咸田,故名塗田,后雅称图田。500多年前周氏从潮阳峡山沙溪定居于图田上村,后简称“图上”。…[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地背海面溪,三面环水,形似小岛,可耕地土质皆为海滩塗地,故名塗田。因“塗”与“图”近音,1935年雅称图田。…[详细]
贝雕是选用有色贝壳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工艺品,主要产于惠来县隆江镇、神泉镇。具有构图生动、色彩富丽、形状奇异、自然美观的特点。
苏福(1371~1384),为明代征士,潮阳县酉头都神泉村(今神泉镇)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两岁时,父亡故,到五岁还未曾开口说话,家人误为哑巴。有一天,见一死蛙僵卧路旁,福忽指着僵蛙开口说
吴辉生(1909~1985),字曙光,神泉镇横山村人。其家自曾祖开始,三代在南洋经商,家道颇丰。吴辉生从6岁起就进小学,经13年,最后在华英专科学校毕业。民国15年(1926)8月,辉生18岁,考入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