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赤窖社区 | 隶属:月浦街道 |
行政代码:440511017007 | 代码前6位:44051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4 | 邮政编码:5150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粤D | 行政级别:社区 |
古时村道都是泥土路,遇雨泥泞,故有“窖”(潮语“稀”谐音)之称。至清乾隆间,村里出了进士,村民逐渐富裕,由官府赐赠“金窖”为村名,因“金”与“赤”同义,后改称“赤窖”。因主辖赤窖村,故名。
2024年9月,赤窖社区上榜2024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4年10月,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赤窖社区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赤窖村隶属月浦街道,距市区约6公里,东靠护堤公路,西近潮汕公路,面积0.7平方公里。2003年有居民526户、2329人。(其中农业人口2079人)耕地面积570亩。赤窖村是纯谢姓村庄。
赤窖村相传建于明嘉靖年间,据谢氏族谱记载:“乐毅公宋季曾避乱龙溪都东郊,由东郊娶善人施氏为贤助,移居金窖乡,为元世祖。”昔时的赤窖,村道都是泥土路,遇雨泥泞,故有“窖”之称(潮语谐音即稀)。至清乾隆间,村里出了进士,村民逐渐富裕,由官府赐赠“金窖”为村名,因“金”与“赤”同义,后改称“赤窖”。
赤窖村聚落形状原为椭圆形,村边一小溪环绕,四方各有一小路通往村外,似龟之四足,故有“龟地”之称。大多数村
赤窖村相传建于明嘉靖年间,据谢氏族谱记载:“乐毅公宋季曾避乱龙溪都东郊,由东郊娶善人施氏为贤助,移居金窖乡,为元世祖”。
赤窖村1958年划归汕头市郊区管辖;1965年划归澄海县管理;1974年又划归汕头市郊区;1991年撒销郊区后归汕头市金园区管辖;1998年名为居委会;2002年改为社区居委会;2003年3月隶属金平区月浦街道,沿用至今。
赤窖社区附近有汕头小公园、汕头中山公园、石炮台公园、汕头市博物馆、汕头人民广场、汕头老城等旅游景点,有卤狮头鹅、糯米酥鸡、汕头牛肉丸、乌鱼、龙盛罗非鱼、狮头鹅等特产,有潮阳英歌、潮阳剪纸、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潮阳笛套音乐、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