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围底镇 | 隶属:罗定市 |
行政代码:445381109 | 代码前6位:4453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6 | 邮政编码:527300 |
车牌代码:粤W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2.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18万人 |
人口密度:51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围底,一说为古越语地名,意为“新牛”;另一说围为村寨,底为低处,围底即“位置较低之聚落”。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围底镇人口数量为3.18万人,位列罗定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位。
罗定市辖镇。解放初属罗定县十区,1958年建围底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9公里。面积62.2平方公里,人口3.3万。国道324线贯穿境内。交通方便。辖陀峃、秋风、城围、凤山、莲塘头、五华、文岗、寻贤岗、古薄塘、宦塘、古模、杨村、四和、魳社、渡头15个管理区(村委会)和围底居委会。乡镇企业以生产釉面砖、马赛克、石材为主。是主产粮区,已建成荔枝、芒果、龙眼、淡水鱼等商品生产基地。
清称岭南堡,后称十二堡。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至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属泷水县地。
明万历五年至清末,隶属罗定州。
民国时期,为罗定县第六区。
1950年,划为罗定县第二区。
1958年9月,成立围底人民公社。
1983年8月,撤销公社设立围底区。
1986年11月,撤区设立围底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因驻地围底街中心,故名。1989年5月设立,称围底社区居民委员会,且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定名后沿用至今。朱氏始祖于清代自南雄镇珠玑行迁到陀埇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冼、梁、吴、陈、蒋、黄、张、彭、康、邓、欧、罗、李氏始祖相继迁…[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635年建村,原称山迳塘,后改称秋风,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1912-1949年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辖区內村民大多是从城围村分支出来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朝时建村,称凤山,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民国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5月属从第二区分出设立的第十区(围底区)…[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定名后沿用至今。陈氏始祖于公元1760年自围底镇盘龙村迁到莲塘头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马氏始祖也迁到该村落户。现有陈、马共2姓,最大姓陈…[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村委会辖区内有5个叫“五华社”的社坛,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村委会设在文岗路囗,故名。定名后沿用至今。陈氏始祖文叙清代自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县围底镇新屋村迁到该地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胡、杨、郑、罗、…[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寻贤村是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围底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定名后沿用至今。陈氏始祖于清代时自罗定县围底镇宦塘村迁到古薄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叶氏始祖也迁到该村落户。现有陈、叶共2姓,最大姓陈,占…[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定名后沿用至今。陈氏始祖于明末自素龙镇赤坭村委赤坭村迁到宦塘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现有陈共1姓,最大姓陈,占100%。明末建村,称宦塘属泷水县…[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朝时建村,称贤相村;1760年改称古模,明属泷水县;清属罗定州五都;1912-1949年期间属罗定县第六区围底团;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第二区;1953年…[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定名后沿用至今。陈氏始祖于公元1273年自南雄市珠玑巷迁到杨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现有陈1姓。1273年建村,叫杨村,元明时属泷水县。清属罗定…[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由四个自然村组成,而“四”与“泗”同音,故名“泗联”。后又因与泗纶镇的“泗联”同名,故改名“泗和”。…[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朗社村是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围底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定名后沿用至今。邓氏始祖于公元1573年自英德县镇塔子岗村委迁到渡头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陈、黎、梁、曾、尹氏始祖相继迁到村中落户。现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