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南三镇 | 隶属:坡头区 |
行政代码:440804100 | 代码前6位:440804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9 | 邮政编码:524000 |
车牌代码:粤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6.63万人 |
人口密度:54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吴川县归属为高州府,吴川县将南部划为三个都,南一都、南二都、南三都。本镇当时属南三都,南三镇因此而得名。
2024年3月,南三镇被命名为2024年广东省卫生乡镇。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三镇人口数量为6.63万人,位列坡头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
湛江市坡头区辖镇。1958年划归湛江市郊区称南三公社,1983年改区,1987年建镇。位于区境南部,是美丽的海岛。距区府16公里。面积122平方公里,人口7.2万。从西至东有18公里长的公路贯穿全岛。水路有车渡码头通市区。辖光明、海丰、新南、灯塔、白沙、兰田、田头、南米、麻弄、南告、五里、巴东、东湖13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外,兼产蔬菜。海滩涂面积大,宜于海水养殖和放养鸭群。位于岛东南部的南三岛旅游度假中心,是湛江市著名的旅游度假区之一。
文化旅游:
陈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陈上川“奉金归本”始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宽三开间18.5米、进深共42.9米,总面积约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边,
明洪武九年(1376年),南三镇境域属高州府吴川县管辖,称南三都。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南三都被划为法国租界地。
1949年,湛江解放,南三都属吴川县滨海区,改称南三乡。
1958年,成立南三公社。
1961年,南三公社改为南三区。
1963年,撤销南三区,复名南三公社。
1983年,南三公社改称南三区,属湛江市郊区。
1984年,湛江市坡头区正式成立,南三区划归坡头区管辖。
1987年,南三区改为南三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明洪武九年(1376)四月,吴川县将南部划为三个都,南一都、南二都、南三都,本镇属南三都,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50年设立田头乡,属滨海区。1952年属吴川县第九区。1953年吴川县第九区划入雷东县管辖,属雷东县。1958年撤销雷东县,改属湛江市郊区;同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寓意为南有灯塔,北有光明,所以取名光明。…[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为渔业大队,以近海捕捞为主,希望渔业丰收,也因海产丰富,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50年成立乡时,取境内北面“新沟村”与南面“永南村”各一字组合命名为“新南”,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898年法国入侵时在境内建有四个灯塔,地方知名度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白沙圩,故名。1950年设立白沙乡,属吴川县滨海区。1952年属吴川第九区。1954年为雷东县第四区。1958年设立白沙大队,属南三公社。198…[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1年蓝田从白沙大队析出,成立蓝田大队,属南三公社。1983年蓝田大队、白沙大队合并为白沙乡,属南三区公所。1984年6月坡头区成立,属南三区公所…[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50年设乡时,取南头村“南”字和米占村“米”字组合命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属南米乡。1953年属田头乡。1958年属南米大队。1961年麻弄从南米大队析出,成立麻弄大队,属南三公社。1963年麻弄并入南米乡,属南三…[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窖村是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驻原五里村(后五里村和南边地村合并组成五南村,原五里村成了历史地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在巴东圩,故名。1950年改为巴东乡,属滨海区。1952年属吴川县第九区。1958年成立巴东大队,属南三公社。1963年巴东大队、新华大队、木历…[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1983年湖海、调东、北涯三个大队合并,从其中调东、湖海各取一字,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