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雍陌村 | 隶属:三乡镇 |
行政代码:442000114208 | 代码前6位:442000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0 | 邮政编码:528400 |
城乡分类:城乡结合区 | 分类代码:112 |
车牌代码:粤T | 行政级别:村 |
据传,原村址在今中山温泉宾馆溜冰场处,因始祖姓洪,曾称洪化村,后迁现址。现村民多姓郑。清光绪《香山县志续编》及《郑氏雍陌房祖谱牒》载,郑菊叟第九世孙名子纲,号雍陌,于明朝从桥头迁此,后人为纪念先祖,在村西建雍陌君庙,并以雍陌为村名。
2024年4月,{城市入选广东省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
2024年10月,2024年淘宝村名单发布,雍陌村上榜。
2024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雍陌村为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4年10月,雍陌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
2024年8月,雍陌村被确定为2024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
2024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4年淘宝村名单,雍陌村榜上有名。
2024年9月,雍陌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4年9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雍陌村榜上有名(蔬菜)。
2024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4年淘宝村,雍陌村榜上有名。
雍陌村民委员会(YōngmòCūnmínWěiyuánhuì)在三乡镇政府东北3.8公里处。辖2个自然村,驻地雍陌村,故名。1949年前后属东桂乡;1953年析出,称雍陌乡。1958年分为雍一~三3个大队;1963年合并,称雍陌大队。1983年复称乡。1986年12月改称今名,耕地4694亩;主产稻谷,次为花生和蔬菜。有针织厂等。还有小学和卫生站。镇办博爱中学设于此。雍陌村辖区面积8.2平方公里,村内设有15个生产队,耕地面积3900多亩。中山温泉宾馆、中山高尔夫球场、招商会所就座落在雍陌村。全村有工业区三个,分别是屈领工业区、前洋工业区、新庙工业区,拥有各类厂企24家。至1999年底,村委会
文化旅游:
郑观应故居位于广东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中间天井加盖改为住房,面积约204.5平方米。1903年郑观应出资为其父郑文瑞而建。现故居门额
雍陌石板路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后。该石板路建于清代。由郑观应父亲郑启华捐资建成。现尚存长约800米,宽约3米,一条条石板路依着地势缓缓延伸,串起条条街道、户户人家。俯身细看
1949年前后属东桂乡;1953年析出称雍陌乡。
1958年分为雍一、雍二、雍三3个大队。
1963年合并,称雍陌大队。
1983年称乡。
1986年12月改称雍陌村委会至今。
雍陌村附近有郑观应故居、雍陌石板路、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中山詹园、中山逍遥谷、孙文西路步行街等旅游景点,有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中山杏仁饼、黄圃腊味、石岐鸽、三沙花木等特产,有中山咸水歌、黄圃飘色、沙溪鹤舞、黄圃麒麟舞、舞醉龙、南朗崖口飘色等民俗文化。
郑观应(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父亲是乡村塾师。清咸丰八年(1858)奉父命往上海新德洋行,从其任买办的叔父学商。翌年由徐润介绍入宝顺洋行,咸丰十年(1
郑天锡(1884—1970) 字云程,号茀庭,三乡雍陌村人,法学家、外交家。早年香港皇仁书院毕业后,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攻读法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民国5年(1916)参加国际法学公开考试,获首奖,被
郑思齐(1835—1892)字正思,号济东。郑文瑞长子,郑观应兄,出嗣伯父郑文经。例贡生,江苏候补道。名香山买办。娶平岚容氏为正室,蔡氏、叶氏、劳氏、华氏、陈氏、林氏、李氏为继室。清咸丰二年(1852
郑廷江(1838—1892)字啟在,号秀山。祖籍三乡雍陌村。郑观应同宗叔父。清封通仪大夫,赏戴蓝翎,赏换花翎,三品衔,候选郎中。名香山买办。19世纪50年代在上海成为一名成功的买办,是英商上海新德洋行
郑翼之(1861—1922) 名庆麟,又名官富,上家塾时改名应麟,字正阳,号翼之,三乡雍陌人,是郑观应异母五弟,与郑观应年龄相差近20岁。诰授资政大夫,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清光绪三年(1877),其1
郑景康(1904—1978) 字润鑫,三乡雍陌村人,维新思想家郑观应第四子,生母为何氏。国内知名摄影师。民国9年(1920)在上海南洋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由父亲送到上海青年会商业专科学校入读。父亲去世
郑文瑞(1812—1893)字啟华,号秀峰,郑观应父亲。因乐善好施及力助各省赈务,多次受清廷表彰,两奉旌表,准即建坊,并奉旨采载入《广东省志》和《香山县志》,诰授奉直大夫,光禄寺署正随带,加二级,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