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港门镇 | 隶属:遂溪县 |
行政代码:440823112 | 代码前6位:440823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59 | 邮政编码:524000 |
车牌代码:粤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9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3.09万人 |
人口密度:31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2个行政村 |
港门镇靠近港门埠、石角埠两渔港,又是两港必经之地,俨如两港之门,故而得名。
2024年3月,港门镇被命名为2024年广东省卫生乡镇。
2024年9月,港门镇被认定为2024年湛江市文明镇。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港门镇人口数量为3.09万人,位列遂溪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0位。
【建置沿革】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先后属红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门公社,1963并入北坡公社,1979年复置港门公社,1983年易名港门区,1987年易名为港门镇。【位置面积】位于东经109°46′,北纬21°13′。东接北坡镇,南邻乐民镇,西临北部湾,北连下六、草潭镇。距遂溪县城70公里;距湛江市区78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地形土壤】地势较平坦,土壤多为黑色,宜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坡地面积较大,适宜种植甘蔗、花生等经济作物,耕地面积43770亩。海岸线长18公里,近海滩涂面积1万多亩。【资源优势】陆地有较丰富的高岭土资源;盛产大黄鱼、马鲛鱼、大虾、珍珠螺等海产品,大面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港门镇境域属长发乡。
1951年,属遂溪县第七区人民政府。
1957年3月,撤区并入北坡乡。
1958、1960年,先后属红星公社和下六公社。
1961年5月,建港门公社。
1963年1月,并入北坡公社。
1978年12月,从北坡公社析出复置港门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设区。
1986年12月,撤区设港门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1954年称屋乡;1958年撤乡改设大队;1983年改为管理区;1986年析为枫树村委会;1989年撤村改管理区;1999年复析港门村民委员会,一直沿…[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前属吴家乡;1958年从吴家分出设货湖大队;1983年改为管理区;1986年析为货湖村委会;1989年撤村改管理区;1999年复析货湖村民委…[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村中三面为平坡地,其中村西一片为最大片,故名“西坡”。…[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吴家乡,1953年为初级社;1955年为高级社;1958年改设吴家大队;1983年改为吴家管理区;1986年析为吴家村委会;1989年…[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6年与吴家合并成维治乡-吴家乡;1958年析出与货湖合并为货湖大队;1960年从货湖析出设为边关大队;1962年改为塘尾大队;1983年改为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4年设为乡;1958年撤乡改设大队;1983年改为港门埠乡;1986年改为港门埠村委会;1989年撤村改管理区;1999年复析港门埠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0年成立枫树乡;1953年为初级社;1955年为高级社;1958年改设枫树大队;1983年改为枫树管理区;1986年改为枫树村委会;1989年撤…[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北灶村委会原驻地在乾里尾村西部,1986年搬迁到乾里尾村北部(今办公地址)。1954年名为北灶乡,1958年改设北灶大队,1986年析为北灶村委会,1…[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76年设立新港大队;1983年改新港管理区;1986年为新港村委会;1989年撤村改为管理区;1999年复析新港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办公驻地在石角埠,故名。1950年成立石角乡;1953年设初级社;1955年办高级社;1958年撤乡改设石角大队;1983年改为石角管理区;1986…[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79年从北灶大队析出,设黄屋大队,1983年改为黄屋管理区,1986年改为黄屋村委会,1989年撤村改黄屋管理区,1999年复析黄屋村民委员会,一…[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86年设立新城村委会;1989年撤村改管理区;1999年复析新城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