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宁镇 | 隶属:阳春市 |
行政代码:441781109 | 代码前6位:441781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662 | 邮政编码:529500 |
车牌代码:粤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6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38万人 |
人口密度:65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24个行政村 |
因南朝时冼夫人曾在云雾山设过永宁郡,便以永宁为镇名。故名。
2024年12月,永宁镇被确定为2025年度阳江市卫生镇。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永宁镇人口数量为2.38万人,位列阳春市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5位。
永宁镇位于阳春市西部山区,东接马水、三甲等镇,西邻信宜市新堡镇,面积365平方公里,1999年末全镇总人口52913人,其中农业人口49841人。全镇有水田20500亩,耕地5000亩,山地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一、种植业:年总产值5870万元。其中水稻面积19000亩,产值2000万元;花生面积2000亩,产值50万元;生姜400亩,产值60万元;木薯面积2500亩,产值70万元;香蕉面积200亩,产值50万元;黄榄面积2000亩,产值800万元;柑桔橙2000亩,产值1800万元;砂仁面积250亩,产值100万元;其他杂果200亩,产值60万元;狗仔豆面积2
隋大业二年(606年),废西城、流南县,并入铜陵县;属信安郡,永宁属铜陵县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春州,并置流南县,永宁为其属地。
唐武德五年(622年),并归阳春县,永宁为其属地。
南汉沿唐制,复置流南县属春州。
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2年)废罗水、流南县并入阳春县。
大中祥符九年(1016)春州并入新州,阳春改为新春县,西山归新春县。
天禧四年(1020年)复置春州,新春县复称阳春县。
熙宁六年(10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居委会位于永宁村,故名。2024年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元年(1628年),在三河汇合的南岸建南岸村。1949年设立三岸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汉人于此建石川村。1951年,设立林湾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明永历年间(1646-1662年),谢姓人在那陈河岸的高坡下建立村庄。1951年设立高寨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那…[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坡楼村是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永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文…[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铁垌村是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永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庞洞范姓人迁入铜窝建立双龙村。1950年取南北两面高山底部的地形而改为双底,1951年设立双底乡。1958年改为大…[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横垌村是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永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瑶民河边山坡上建筑盘王庙,庙前有??地,因而称庙??山。清朝,在庙前??地建圩场,称庙龙圩。民国时,建立庙龙…[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设为双南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棠…[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新…[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新…[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沙…[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新…[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朝瑶民在山区一个小盆地湖边建村,起名湖垌山。1951年属新江乡管辖,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沙…[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马山村是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永宁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明永历年间(1646-1662年),汉人从永宁圩往春城途径硖石山道,道旁设有食宿店和典当铺,称硖石铺。1951年设立硖石乡,1958年改为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汉人在永宁河的河滩上建立大滩寨。1951年设立大滩乡,1958年公社化改为红光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造…[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那…[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9年设立乡,1958年改为大队。1983年改为乡政府,1986年改为村委会,1989年改为管理区。1999年1月29日由阳春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信…[详细]
永宁山羊生在大山,吃百草和山泉水,在大山中奔跑和呼吸清新空气长大,肉质成为佳品中的佳品。选用春湾生产的腐竹炆永宁山羊被人称为绝配。做法:山羊肉买回后洗净飞水,斩件。腐竹浸软切件。将羊肉在锅中加本地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