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河口街道 | 隶属:云城区 |
行政代码:445302003 | 代码前6位:445302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66 | 邮政编码:527300 |
车牌代码:粤W | 行政级别:街道 |
辖区面积:约7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14万人 |
人口密度:约40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2个行政村 |
因街道位于南山河与原来云坑云游的小河交汇处故名河口。
河口街道地处云浮市区东部,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和云浮市中心镇。全街总面积76.7平方公里,下辖1 3个村(社区居)委会,总户数6102户,人口2.2万人。
地理优势。河口街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国道324线、三茂铁路云腰支线、广梧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省道河杨公路17公路直达都杨港。
基础设施条件。建有110千伏输变电站、6个水电站,全市第一个省级(初城)民营科技园、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广东云浮电厂、云城区“中国石材基地中心”和“中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座落境内。
产业特色。河口街经济石料建材产业为主,农、工、贸并举发展。其中工业形成了长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河口街道人口数量为3.14万人,位列云城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清乾隆五年(1740年),属东安县管辖,设洞心堡。
清同治年间,设太安堡。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分设太安堡、洞心堡、初城堡。
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属云浮县管辖,改堡为乡,以后设洞心乡、初城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洞心、初城、夏洞并为洞城乡。
1950年,设河口乡。
1958年9月,河口、都骑合并为都骑乡,10月,成立太阳升公社。
1959年5月,设立河口公社。
1982年,改为河元公社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位于南山河与原来云坑支流的小河交汇处故名河口。…[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辖区的6条自然村位于河口街道大田洞(同垌)的中心位置,自古当地人就统称为洞心,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李氏始祖于顺治年间迁到上云龙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1958年8月属都骑乡。1958年10月改称云龙生产大队,属河口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云龙…[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2年称泰安乡,属云浮县河口乡。1958年称泰安生产大队,属云浮县太阳升人民公社。1962年属云浮县河口人民公社。1964年称红光生产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2年3月设马岗乡,属河口乡;1954年3月成立马岗乡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河口乡;1958年8月属河口乡,同年10月设马岗生产大队,属河口人民公…[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1952年3月设初城乡,属初城乡。1954年3月成立初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初城乡。1958年8月属初城乡。1958年10月设初城生产大队,属河口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676年,何姓始祖从安塘珍竹移民此地。1860年,冯姓始祖从现河口云龙村委罗坑村迁来此地落户,形成村落至今。1900年,刘氏始祖携家人从河口初城连州…[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当地把布上村、布西村统称为布务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8年8月属都骑乡;1958年10月设双上生产大队,属太阳升人民公社;1961年3月属河口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双上乡,属河元区公所;1986年…[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由八个自然村组成的村委会,“八和”寓意八个自然村和睦相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该村委会辖区四面环山,其中有一座形似“凿子”的大山,是该村委会最高的山,人们叫它“扶凿大尖”,当时叫“扶凿坑”。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希望“扶凿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把原“低围大队”改称“红阳大队”,“红阳”寓意一心向着毛主席。1999年改称村委会时仍然沿用“红阳”专有名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夏姓从肇庆高要白土思福村迁入,左姓从佛山西樵迁入,苏姓从顺德迁入,刘氏始祖从南雄珠玑巷在明末清初迁入此地。1958年属都骑乡。1958年10月设田心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