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湴汾村 | 隶属:派潭镇 |
行政代码:440118105216 | 代码前6位:440118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0 | 邮政编码:510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粤A | 行政级别:村 |
明末清初建村,因地势低洼为湖洋烂湴田而得名,故名。
2024年9月,湴汾村上榜2024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湴汾村位于增城市派潭镇东部地区,是湾吓片的附近村的交通、集市的枢纽,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约1200亩、水田面积680亩。该村由2个自然村、3个合作社组成,户籍共160户910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2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两委”干部7名(含两名聘用干部)。200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00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为3100元。
在镇党委政府、三联六帮单位派潭中学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湴汾村在09年完成新农村建设,在村中铺设了约8亩的草坪我栽种了一批杨柳树和花木,使我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悠闲环境大大改善。09年在市文化局和镇文化站的支持下,把原旧书塾建设成村的文化室,还配
1952年土改时划分为湴汾小乡。
1955年合作化时分为第四、第十一两个初级社。
1956年合并称为共和高级农业社。
1958年公社化时期,由湴汾、尹屋、湖田埔、埔可等几条自然村成立大队,因大队部驻地在湴汾村,取名湴汾大队。
1960年湴汾自然村分出,独立成立湴汾大队。
1983年11月,撤销人民公社,恢复湴汾乡。
1987年1月,撤区改镇,撤乡改村,称湴汾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
湴汾村附近有增城白水寨、何仙姑景区、增江画廊、增城博物馆、增城广场、小楼人家等旅游景点,有“增城挂绿”荔枝、迟菜心、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派潭凉粉草、增城乌榄等特产,有广州榄雕工艺、增城貔貅舞、增城麻车火狗、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畲族拜祖公图、广州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