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池岭村 | 隶属:中新镇 |
行政代码:440118103246 | 代码前6位:440118 |
行政区域:广东省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0 | 邮政编码:510000 |
城乡分类:村庄 | 分类代码:220 |
车牌代码:粤A | 行政级别:村 |
因地形为四周山林围绕,中为小盆地,形似池塘,故名。
2024年12月,广东省爱卫会授于池岭村2024年广东省卫生村荣誉称号。
2024年11月,池岭村获得2024年度“广州名村”荣誉称号。
池岭村辖内面积有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978多亩,村户籍人口有1670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666人,共347户;流动人口4人。村辖内6个自然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村“两委”成员有6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3人。全村有党员54名,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 51人,村民理财小组3人,村民监督小组3人。村委会办公面积480平方米。
我池岭行政村地处增城市粤北山区,与从化市交界,环境山清水秀,有古代相传的仙人迹,天然而成的石岩铭“石狐狸”。河道自然美化的自然生态。有层出人才的古屋“大夫地”祖祠,很有开发旅游的价值。
池岭村与新安村、大安村、官塘村、简塘村、泮霞村、永兴村、三迳村、茅田村、安良村、五联村、合益村、三星村、心岭村、田美村相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属新三区。
1956年成立池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属中新公社,设池岭大队。
1959年福和从中新公社分出,改属福和公社。
1983年撤福和公社设福和区,池岭大队改池岭乡。
1987年撤区改镇,撤乡改村,设池岭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属福和镇。
2004年福和并入中新镇,改属中新镇。
池岭村附近有增城白水寨、何仙姑景区、增江画廊、增城博物馆、增城广场、小楼人家等旅游景点,有“增城挂绿”荔枝、迟菜心、增城丝苗米、增城荔枝、派潭凉粉草、增城乌榄等特产,有广州榄雕工艺、增城貔貅舞、增城麻车火狗、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畲族拜祖公图、广州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