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http://www.xkfenlei.com/guangxi/liangqingqu_nachenzhen.html">
地名:那陈镇 | 隶属:良庆区 |
行政代码:450108102 | 代码前6位:450108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1 | 邮政编码:530000 |
车牌代码:桂A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99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17万人 |
人口密度:7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5个行政村 |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那陈建圩。最早由陈、覃姓人来建宅定居,贩卖成圩,又因陈、覃近音,故名“那陈圩”。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那陈镇人口数量为2.17万人,位列良庆区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
2024年12月,那陈镇上榜广西2024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那陈,一个大山之隈、滨水之畔的传奇,是南宁市重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滨水之乡),是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主区域,是中国“嘹啰山歌”民俗文化发祥地(嘹啰歌乡),是广西平话文化重要源头,是桂西南盐马古圩,是广西水果之乡。
坐落广西首府南宁西南偏隅,地处防城港市上思县的十万大山北麓。距离南宁市区53公里,地域面积299平方公里。东与大塘镇接壤,西与延安镇毗邻,南与防城港市上思县交界,北与吴圩镇、那马镇相连。
水域面积38平方公里的大王滩水库由南往北贯穿境内,东南衔接凤亭河水库。广西吴圩机场至大塘高速公路、大塘至渠黎二级公路(027县道)横穿而过。
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水果飘香
文化旅游:
良庆粮仓群位于良庆区那陈镇旧街,时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良庆粮仓群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炮楼位于良庆区那陈镇那陈中学内,时代为明清(1936),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4年,黄氏炮楼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蕾帽岭摩崖石刻位于良庆区那陈镇那徐村委和平丙坡之间的蕾帽岭顶峰,时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蕾帽岭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属南宁府宣化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那陈乡(因陈、覃二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属邕宁县三官区。
1950年6月,属邕宁县第四区。
1955年8月,设那陈区。
1958年,与下敏、大塘、南晓等乡合并置红山公社,隶属邕宁县。
次年,红山公社撤销,析置那陈、下敏两个公社。
1960年,那陈公社并辖下敏公社。
1962年,那陈公社改为那陈区。
1969年,那陈区改为那陈公社。
1984年,那陈公社撤改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那”指田,“陈”指陈姓,意为陈姓田地。因陈姓人最早定居于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1年由原邕属那陈乡南荣村的4个坡,加上钦属那陈乡两个坡合并而来,以“和睦平等相处”之意取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53年同乐乡、邕保乡合并成邕乐乡,各取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坛”指水塘,“留”指流水。因村里有个大水塘,时常流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那指田,坝指田埂。维坝原名那坝,清朝末年,本村有志青年曾参与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回村将那坝改称维坝,意指维护本村的权益。…[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境内的西宁山取名。1950年设西宁乡;1958年改大队;1962年改公社;1969年复改大队;1984年改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村公所,为乡镇派出…[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七齐”指七齐山,以境内的七齐山取名。1950年设七齐乡;1958年改大队;1962年改公社;1969年复为大队;1984年改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西支自然村并取“兴盛”之意得名。1950年设乡;1958年改大队;1962年改公社;1969年复为大队;1984年改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村公所…[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40年原西龙村部分村坡并入五学村,取西龙村、五学村各一字,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那”指田,“郡”同群,指群集之田。1980年4月从那坡大队分出成立华群大队;1984年改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村公所,为乡镇派出机构;1995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那坡,“那”指田,“坡”指山坡,指坡上田。…[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那”指田,“蒙”指蒙姓,指蒙家田地。因蒙姓人最早定居于此,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林姓人口较多,村人林启玙曾为清朝皇族子弟教师,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六眼原名渌眼,“渌”指山麓,“眼”指龙眼树,意为有龙眼树山麓,后简写成六眼。…[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那壮语指田地,徐指黄牛。因田多黄牛多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濑岽,壮语Laihndoeng,“濑laih”指水滩,“岽ndoeng”指山麓。传建村于明嘉靖年间(1521~1566),因建村在深山麓中,且八尺江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