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埔镇 | 隶属:柳城县 |
行政代码:450222100 | 代码前6位:450222 |
行政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 | 地理分区:华南地区 |
长途区号:0772 | 邮政编码:545000 |
车牌代码:桂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33.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7.97万人 |
人口密度:3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3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大埔镇镇政府驻地位于大埔街,原名“大埠村”,后改"埠"为"埔",大埔由此得名。
2024年6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大埔镇人口数量为7.97万人,位列柳城县各街道乡镇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
2024年8月,经过复查审核,大埔镇继续保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24年12月,大埔镇上榜广西2024年度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名单。
2024年7月,大埔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大埔镇是柳城县城关镇,广西重点镇之一。面积233.4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社区),117个自然屯。年末总人口6.51万。有耕地面积4515公顷,其中水田2203公顷。2005年,大埔镇党委、政府围绕"农业稳镇、工业强镇、三产富镇、科教兴镇"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商贸城、河西工业区和旧城改造建设加快,大埔镇政府办公楼搬迁工程奠基仪式于2005年11月3日胜利举行,现新办公大楼正在兴建中;观音屯、兴华屯、下里屯、姑婆屯、回龙屯完成了人畜饮水点工程,完成力田至旧县沿江路和白土坳至中寨路的建设。南村邬家屯生态村建设、老都六蔬菜基地、正殿桑蚕基地、正殿食用菌基地和
文化旅游:
知青城位于柳城县大埔镇洛崖村,地处融江河畔,是以知青文化为主题,融山水、古镇风光于一体的知青文化创意园。知青城位于融江河畔,座落在依山傍水,风光迷人的柳城县大埔镇洛崖社区,距县城5公里,距柳
1950年,设立大埔区。
1958年9月,分设东方红公社和上游公社。
1961年6月,东方红公社改为大埔公社。
1962年9月,东方红、上游公社合并为大埔区。
1969年冬,大埔区改为大埔公社。
1980年冬,设大埔镇。
2005年7月,洛崖乡并入大埔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埔城南社区是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大埔城北社区是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洛崖原名陆崖,传明末陆氏在山崖下始居建村,故名。清初陆氏逐渐迁居河对岸,严氏到此落户,改名落崖。后人简笔,误写成洛崖。…[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朝时期,原有韦、何两姓三户人在此居住。驻地村原名叫“六有”,后来,两广内乱,邓、杨两姓六个人逃难至此,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认为这地方很好,决定在此落户…[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里明原名底明,传元至元十八年(1281)由湖南张氏迁建,因处上明村底下,故名。1949年后,因该村距上明村仅有一里,谐音改为里明。…[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驻地中回屯群山围绕,取名“中围”,后用“回”取代“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驻地原名下邓,传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邓家在下邓、大埔、靖西建立祠堂,以下邓祠堂最大,被誉为正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38年,大埔镇官员认为此地乱民多,为表明其要平定镇西乱民的态度,故以“靖西”名之。…[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村辖区的长龙屯内有一形如台子的岭,取名“龙台”。…[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木桐屯,因该村建村时此地木桐树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洛古原名锣鼓,传清嘉庆三年(1798)在小河边建居,河水撞击石头,发声似锣鼓响,故名锣鼓,后演变成“洛古”。…[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南村屯建于小河南边,故名。1984年从六休大队析出南村,设南村村民委员会。1987年改设南村村公所。1995年复设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洛崖原名陆崖,传明末陆氏在山崖下始居建村,取名“陆崖”,后演变为“洛崖”。…[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一带沿融江河岸有三村寨,中寨屯居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驻地原名李村,传明崇祯三年(1630)由李氏从湖南迁建,故名。后因非李姓人在距此500米处建新村,便将“李”改为“里”,随即,李村被称为“上里”,新建…[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同境屯,村背半山有泉,日晒如镜闪光,喻为“铜镜”,取名“铜镜”,因书写有误,后写为“同境”。…[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勤俭,壮语Gwnzgemh,“勤gwnz”即上边,“俭gemh”即山坳。勤俭屯因建村于山坳上,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古时候的行政驿站定10里为一塘,从柳城县治(凤山)到此正好是三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古时候的行政驿站定10里为一塘,从柳城县治(凤山)到此正好是三塘,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田垌屯建于田垌一侧,故名。1980年从三塘大队析置田垌大队,属洛崖公社。1984年改田垌村,设田垌村民委员会,属洛崖乡。1987年改设田垌村公所。19…[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该地管辖纳乐、邱寨两个屯较大,取两屯各一字,命名“乐寨”。…[详细]